“心系桑榆晚,情暖夕阳红”,老年人是国家和社会的宝贵财富,关爱老人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如何让每位老人都老有所养、安度晚年?昨天召开的全国大城市养老服务工作会议暨全国养老服务推进会议给出具体而明确的答案——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提高政治站位,深刻理解把握新时代养老服务的职责使命,不断增强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和自觉性。
民政,乃民生之政、为民之政。在民政工作诸多领域中,以养老问题牵涉面最广、社会反响最强烈,这是当前民政工作的重中之重和百姓关注的热点焦点。近年来,江苏在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上进行了不少探索性实践,比如全面推进街道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及社区助餐点建设、设立“虚拟养老院”、开展“喘息服务”,回应民众诉求,增进老年人福祉,聚力实现民生改善、经济发展“双提升”,为全国养老服务发展探索改革路径、提供江苏方案。
目前,中国60岁以上人口已达2.5亿,应对老龄化迫在眉睫。国家陆续出台《关于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若干意见》《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等制度政策,顶层设计不断完善,养老服务事业水平持续提升,老年人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日益增强。但伴随老年人口高龄化、空巢化趋势,农村老人基础服务薄弱、大城市养老“一床难求”等诸多“痛点”“堵点”问题愈发凸显,百姓的养老服务需求尚未得到有效满足。如何破解养老服务有效供给不足、资源配置不均、服务质量不高、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现实问题,以适应庞大老年群体多样化多层次的养老需求,是摆在全社会面前的一道严峻考题。
要多措并举构建养老服务新格局。依照老年人的现实条件和养老需求,巩固提升居家养老的基础功能和社区养老的依托作用;针对失能失智老人长期照护服务的刚性需求,规范机构养老服务市场,切实发挥养老机构的支撑作用;强化医养结合,统筹布局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资源,因地制宜开展医疗卫生机构和养老服务机构间合作共建,建立健全老年人长期照护体系。
要强化系统化思维,通过规划、制度等方面的统筹,引导促进城乡、区域养老服务规范、均衡发展。要抓“重点”,优先保障高龄、残疾、失独、失能等重点人群养老服务;要补“短板”,建立健全养老服务标准体系和评估机制,不断促进养老服务均等化;要强“弱项”,加强规划引领,推进养老服务业硬件设施和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养老服务信息化水平,并强化综合监管。
要降低准入门槛,优化政策环境,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养老服务供给,探索创新养老服务路径和形态。在明晰政府、市场和社会角色边界的前提下,深化“放管服”改革,拓宽养老服务投融资渠道,鼓励市场和社会充分发挥各自所长,激活丰富养老服务市场,以多样化的服务供给,满足老年人及其家庭不断增长的多元化、多层次养老服务需求。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让所有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依然任重而道远。当前,我们身处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也正是老龄事业改革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战略窗口期。各级党委、政府要以对人民负责、对历史负责的工作态度,强化使命担当、锐意改革创新,奋力推动养老服务工作再上新台阶,实现养老服务高质量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良性互动和协同共进。
最新评论
点击刷新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