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孝行天下网!访客量:18760340

会员注册

账号登陆验证码登录
没有孝行天下网账号,立即注册
记住密码 (非本人电脑请勿勾选)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

找回密码

陈政雄:基于老人生活需求条件下的环境空间设计(2)

来源:陈政雄 周燕珉工作室 编辑:孝行天下编辑部 2019-06-10 18:08浏览:590

三、团体家屋环境空间设计


第二个例子是团体家屋。刚才讲到的日间照料中心是白天9点到下午4点半的照顾,晚上回家,跟亲人相聚。但是到某一程度,老人可能需要24小时的照顾。所以,台湾就产生了团体家屋(GroupHome)的模式。团体家屋有一个条件就是一定的老人数量,所以,到目前为止,台湾的团体家屋只有11家。不过,在长期照护保险开始实施的时候,团体家屋就是最好的照顾服务点。


微信图片_20190610173151.jpg

从概念上来看,团体家屋是我们整个生命周期中的一小段。我们可以选择亚健康的时候到这边来被照顾,在团体家屋的支持下延长健康周期。国家在“十二五”之后强调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现在改叫机构为补充——这的确是很正确的一个方向。


微信图片_20190610173155.jpg

团体家屋的服务对象属于图中的数字2区域,也就是失智程度可以稍微重一点(CDR22-2.0),但是ADL需要高一些,因为日常生活活动需要老人自己做。因为专业性很高,团体家屋的照护员都要受训。老人不容易吃饭,不容易吞咽,照护员就要教老人如何训练食道;如果老人的手有畸形,照护人就做更合适的辅具,让老人自己去吃,慢慢吃,不必插管。很多照护机构为了争取时间,给老人插上鼻胃管,但人生这样就没有意义了。所以需要让老人慢慢吃,一刻钟两刻钟没有关系,一个下午也没有关系。这样的照顾能够让年轻人绝对很放心地上班,不必担心父母亲没人照顾。


微信图片_20190610173158.jpg

团体家屋的建设原点是去机构化。去机构是1926年北欧开始提出来的,1990年传到日本。1995年我们开始在台湾推广。实际上,团体照顾不好的原因是缺乏人性、环境封闭,老人数量一多照顾品质就会下滑——早上扫地,扫完地以后读报,读报以后做手工,接下来唱歌,全部50人统一做同样的工作。社工带老人们唱歌,结果发现前面那一排嘴巴有张开的,中间有嘴巴闭起来的,后面还有连眼睛都闭起来的,这种现象会导致照护者和社工难以获得成就感。因此,我们希望我们的团体家屋能够像家一样,老人在唱歌的时候突然想洗澡,照顾员就能立即带去洗澡。


微信图片_20190610173202.jpg

接下来,我们强调家的概念,也就是家的延伸。从上面的图片里我们能看到,照护员不必穿制服,随时陪在家里,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照顾员和老人会进行相互了解,彼此  沟通;最后要实现的就是居住福祉型的生活,也就是实现一种家庭一般的生活。


微信图片_20190610173205.jpg

那么团体家屋在空间上该如何设计呢?

首先,我们将多个人使用的个人空间(即四人一间/六人一间)转变成单人单间


微信图片_20190610173209.jpg

其次,把公共空间进行划分,至少两个,一个动态,一个静态。这样一来,就会产生右上角的那两个小家,而又因为单元很小,所以照护品质比较高。


微信图片_20190610173213.jpg


这个是我们的项目,台湾第一家团体家屋,我们把它分成了两个小家。平面跟大家家里差不多,有客厅、餐厅、浴室、厨房等。活动也很简单。


微信图片_20190610173216.jpg

第一种,家事活动,每一个老人都有自己的角落,洗衣服、缝衣服;也有团体的角落,譬如可以一起包饺子。


微信图片_20190610173220.jpg

第二种,园艺活动。原来的菜园子是一个游泳池,三米深,我们就把它填起来,然后种菜,通过种木瓜、种甘蔗等,让老人参与进来,达到园艺疗法的目的。


微信图片_20190610173223.jpg

第三种,休闲活动。晚上有的人在室内打牌,有的在室外聊天、喝茶。


微信图片_20190610173227.jpg

第四种就是社区活动。譬如,老人们扫马路,一个人一个车位,扫完以后还会看看别人有没有扫干净,完了以后还可以参加大会,因此,这种活动特别容易让老人们产生成就感。


微信图片_20190610173230.jpg

最后我想跟大家说的其实很简单——不要有大空间,尽量小尺度,单元照顾,按照老人的属性给他自己的家;少一点限制,多一点交流,让他们能够比较自由地选择想要活动或者是交友的场所空间;而最终我们要实现的就是提升老人自立的能力,让老人找回自我的尊严


我有话说

当前为游客,登录后评论可获得积分

最新评论

点击刷新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