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2月9日举行的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专题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全国老龄办常务副主任王建军表示:“将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是《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贯穿始终的一条主线。树立积极老龄观,既要充分认识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和挑战,更要深入挖掘老龄社会潜能,激发老龄社会活力。”
民政部养老服务司副司长李邦华介绍了相关情况,并就推动《意见》落实落地回答了媒体提问。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展改革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负责人围绕完善老年人健康支撑体系、积极培育银发经济、推进老年人宜居环境建设、互联网适老化改造等进行了深度解读,回应亿万老年人和家庭的热切期待。
建立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制度形成共识
基本养老服务服务谁、怎么服务、由谁提供服务?《意见》首次在中央层面部署建立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制度,通过列清单的方式来明确这些问题。
李邦华介绍,经过近年的实践探索,形成3方面的共识:基本养老服务管基本,要聚焦服务老年人的失能照护和生命安全等基本需要,做到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基本养老服务面向全体老年人,但也要优先保障特殊困难老年人的需要;基本养老服务由政府主导提供,非基本养老服务由市场调节,形成以家庭为基础,市场、社会、政府各司其职的新型养老模式。
《意见》提出要建立全国范围内跨部门互认的老年人能力综合评估制度。作为呼应,民政部在总结前期老年人能力评估等相关行业标准的基础上,正有序推进《老年人能力评估规范(征求意见稿)》国家标准的制定。
居家、社区、机构养老融合发展综合发力
多数老年人选择居家社区养老,如何实现居家、社区和机构养老模式相协调?
“十三五”期间,民政部会同相关部门加快开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中央财政共计安排50亿元资金支持试点工作,经过5年试点实践,创新形成了家庭养老床位、居家适老化改造项目、互助养老,以及老年餐桌、综合性社区养老服务机构等新的服务形式。
“实现三种养老形式协调发展,要通过发挥居家上门服务、老年人到社区服务,以及养老机构发挥支撑作用等方式。”据李邦华介绍,在居家服务方面,重点推进家庭养老床位,把养老机构的专业服务送到老年人身边和床边。在社区养老服务方面,重点推进老年餐桌、日间照料、短期托养、互助服务等服务形式,让老年人享受就近便捷的养老服务。在机构养老方面,增强对失能失智老年人照护的能力,到2025年,全国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要达到55%。同时,鼓励养老机构为社区老年人积极提供上门服务,实现居家、社区、机构服务相互衔接、融合,形成综合服务模式。
聚焦老年人关爱服务补齐农村养老短板
长期以来,农村养老一直是我国养老服务工作的难点和焦点。近年来,民政部加强对农村留守老年人关爱服务,并突出在三个方面着力。
李邦华介绍说,“在推进老年人餐桌、日间照料、适老化改造等普惠性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工作中,把空巢老年人服务纳入到养老服务重点,优先照顾农村空巢老年人。”
“十三五”以来,民政部不断加强农村社会兜底项目建设,改造和提升农村敬老院服务能力,将服务对象由特困对象扩展到面向全体老年人,并将空巢老年人作为重点服务对象。
此外,民政部于2017年会同相关部门,推动建立了农村留守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近年来,全国各地普遍通过志愿服务或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开展对空巢、留守老年人的定期关爱巡访,了解其养老需求,提供应急救援,让他们能够在家养得好、养得安全。
最新评论
点击刷新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