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围绕困难群众致困原因多元、救助需求多样、评估方法单一这一问题,探索“困难家庭救助帮扶综合评估”实践,形成了以日常生活、住房保障、劳动就业、健康医疗、教育负担、社会融入6个主要维度为内容的困难家庭综合评估认定指数,并综合运用多维剥夺指标来识别贫困。
通过全面建立一套专业组织介入困难家庭多维评估、困难程度综合判定体系,困难群众认定的标准从单一的收入认定转化为多维认定,救助帮扶对象由传统意义上的低保、特困等群体拓展到低保边缘、支出型困难及突发重大变故等低收入家庭,惠及更多群众,困难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明显增强。
2011年1月,张女士的儿子出差途中不幸因车祸去世;两年后,张女士和丈夫离婚。接连遭遇丧子之痛和婚姻破裂的双重打击,张女士陷入悲伤无望的困境。如今张女士已65岁,独自一人生活在建邺区兴隆街道金典社区,不与人交往,一直处于忧郁之中。社区工作人员多次上门予以关心帮助,但她的情况并未得到好转。
2021年初,结合建邺区开展的困难家庭综合评估实践,专业社会组织——建邺区民晖社会救助服务中心专门对张女士家庭开展了评估认定。经“六维”评估指标体系认定,综合判定她的家庭为社会交往暂时性困难家庭,不能融入正常的社会交往。
根据开出的救助需求清单,建邺区社会救助联盟平台链接相关成员单位——凤凰益生心灵驿站综合运用人本治疗、合理情绪疗法以及社会支持治疗等专业社会工作方法,采取上门服务、微信沟通、开展活动等形式,对张女士进行生活关心、心理陪伴和情绪疏导,并组织有同样经历的家庭一起开展大型户外拓展活动,提升她的社会融入度。
经过一段时间的介入干预,张女士已经重新找回生活的信心,渐渐走出家门,并逐步建立起自己的社交网络,还报名参加了南京大学老年大学摄影班,经常和朋友一起采风。她的精神状态与接案时相比,有了较大改善,情绪也发生了积极的转变,之前丧失的部分社会功能已经逐步得到恢复,社会融入度逐渐提升。
近年来,建邺区通过引入专业社会组织,累计开展入户走访3129户次,提出321条救助建议,开展救助帮扶综合评估1826户。
在日常评估实践中,建邺区形成了“评、摸、问、开”的一套专业评估组织介入困难家庭开展综合评估、关爱帮扶的体制机制和工作流程。
“评”是专业组织入户开展综合评估;“摸”是结合评估和走访情况,摸清困难家庭基本生活和多维贫困状况的底数,掌握已享受的社会救助项目;“问”是通过面对面交流,掌握困难家庭帮扶意向和需求;“开”就是针对困难家庭实际情况,开出具体救助帮扶清单。
结合预调查和问卷调查分析,建邺区形成了6个主要维度的困难家庭综合评估认定指数。六个维度评估指数分别对应六个相对剥夺临界值,在对建邺区困难家庭多维贫困认定的基础上,结合基本生活需要调查,形成困难家庭相对剥夺情况计分表。当调查相对剥夺值高于相对剥夺临界值时,判定为贫困,低于则判定为正常,以此界定困难家庭单个或多个维度的贫困发生率。
评估指标体系中设定了14项二级指标和40项三级指标,为六维评估认定指数提供了具体支撑。通过对40项三级指标的统计打分,可以计算找出困难家庭的主要剥夺维度以及导致多维贫困发生率上升的直接因素,从而得出困难家庭是否存在单维贫困和多维贫困。
据统计,困难家庭在收入、健康和社会融入3个维度的单维贫困问题比较突出,贫困发生率均超过了30%,在住房维度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剥夺,而在生活水平、就业和教育维度的剥夺程度相对较低。
通过对现有帮扶措施和效果进行评估,检验政策能否满足困难家庭的需求,并通过考察不同类型困难家庭的多维贫困状况,归纳出困难家庭的基本救助需求和针对不同类型家庭的个性化救助需求,形成了以困难家庭、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和就业救助为主要类别的5大类48项救助需求清单。
经过长期的探索实践,建邺区有效解决了过去存在的隐性困难、家庭突发变故和游离于民政兜底保障范围的困难群众多样化救助问题。
“六维”体系的探索实践,推进了社会救助制度的改革完善,使救助认定由过去单一的基本生活状况认定向多维贫困评价转变;让救助方式由资金救助向“资金+个性化服务”嬗变,由满足基本生活需求向提供多维服务转变;救助对象由传统绝对贫困家庭向低收入群体拓展;救助主体由政府兜底救助向社会力量多元参与延伸,进一步激发了社会力量参与救助的活力,大救助格局更加健全。
最新评论
点击刷新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