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养老金缺口的话题再次引发热议,起因是财政专家“南钱北调”的一番言论引发了网友吐槽。此言语出中国财政学会副会长、前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1 月12日在北京召开的第十届中国经济前瞻论坛上的发言。
贾康提出应尽快把基本养老金的统筹机制提升到全社会层次,使南方等地滚存的养老金结余可调到东北等地救燃眉之急。
这一呼吁被网友解读为“南钱北调”,引发了对于养老金地区间调配的质疑。经过梳理,《南风窗》记者发现,不少人对于养老金调配的看法存在普遍的误解,这也反映了舆论对养老金缺口的忧虑。
养老金发不出来了吗?
此类争论之所以反反复复出现,大背景是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长期趋势将会导致养老保险持续承压,社保基金供需失衡,占社会保险基金支出近65%的基本养老支出难以为继,倒逼中央政府变革社保费征管模式,提高社保费征收率,增强社保基金的可持续性。
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拐点出现在2010年,老龄化的加剧将会增加社保支出、减少社保收入,导致社保资金收支压力。根据中国社科院金融所教授李扬的测算,按照目前的生产效率和人口老龄化的速度,2023 年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将出现收不抵支,2029 年累计结余将消耗殆尽。
与此同时,近年来财政对城镇职工养老金的补贴占养老金收入比重逐年上升,人社部的数据显示,2017 年财政对城镇职工养老金补贴规模 8004亿元,占养老金收入的比重达18.5%,相较于2013 年增加了5.2个百分点。根据人社部每年发布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过去五年,全国五项社会保险基金的收支差额分别是7337、6825、7024、6675、10009亿元,当期征缴收支差额正在不断扩大,当期征缴收支的差额,主要依靠地方财政、全国社保基金的统筹调剂来弥补。
尽管压力在增大,2019年1月,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人社部副部长邱小平表示,2018年,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近5万亿元,规模还是可观的,具备较强的支撑能力,基金结余平均可以满足17个月的支付,能够保证按时足额发放。所以,从总量上来说,我国的养老金并不存在着亏空的问题。而且每年还都有大量的滚存结余。
持米叫饥的尴尬
那贾康何处此言呢?因为地域不平衡是明显的。从数据上来看,当期结余超过百亿的10个省份中有7个处于东部地区,当期结余为负的7个省份中东北三省悉数在列;累计结余超过千亿的有11个省份,占全国累计结余的75.1%,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累计结余在500亿以下的省份除天津外全部处于西部和东北。
以广东省和黑龙江省为例,2016年广东省养老保险基金当期结余超过千亿,而累计结余更是超过第二名北京一倍多,占全国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的19.8%;而黑龙江省连续四年为负,连续六年垫底。
过去多年间,东三省出现基本养老金入不敷出的危机,但却完全无可能把南方越滚越大的结余资金调过来救急,只得依靠中央财政费九牛二虎之力去平缓危机局面。其实省级统筹的要求早就提出来了,但目前能够实现的地区仍为数不多,要想实现全国统筹,难度可见一斑。全中国的基本养老资金体系,被形容为荒谬的“持米叫饥”,这才是贾康这些财政专家心急的原因所在。
由于我国社保统筹层级一般只到省级,社保基金无法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调剂使用,落后地区只能依靠财政转移弥补社保缺口,造成的后果是发达地区由于流动人口大量流入等原因存在大量基金结存,而欠发达地区却捉襟见肘,基金收不抵支,这也是2018年开始推行中央调剂制度的重要原因。
不过,中央调剂制度只是迈向全国统筹的阶段性步骤。中央调剂制度作为过渡性的制度安排,只能暂时缓解省际区、地区间的养老保险基金不平衡的矛盾。
补缺口不是“南钱北调”
首先,我们来看看养老金的缺口是怎么来的?
据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梁红据测算,2018年至2050年,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累计缺口的现值为56.6万亿元,相当于2017年GDP的68.4%,其中转轨成本占了近三分之一,这也是未来十多年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出现收支缺口的最主要原因。
转轨成本是什么意思?说白了就是后人为前人买单。
对于1997年之前退休的企业职工来说,他们并没有缴纳养老保险,但工资被压低相当于承担了缴费义务,因此要从养老保险中领取养老金。
但对于1997年前参加工作、在1997年后的退休者,1997年以前也“视同缴费”。这些职工进入新的养老保险体系后,“视同缴费”政策产生了养老金资金缺口,而被称为“共和国长子”的东北老工业基地必然首当其冲。
也就是说,统筹划拨补充社保基金,不是用来补今后的缺口,是针对视同上缴政策造成的养老保险金的缺口,用来补历史欠账,网友“东北多花了就得自己补的”的说法显然是站不住脚的。
对于网上的误解,贾康在1月22日解释称,这种调剂使用,并不是“借”与“还”的关系,而是以共同基金,于动态中如何保证所有参与者(缴费人)达到需使用年龄(退休时),能满足其领取领取标准的问题。
如果把全国的养老金储备看作一个大的蓄水池,区域间转移调配就好比从蓄水池轮流用水,而不是无偿调水,更不是“自己账上有余钱就被要求支援隔壁老王”。统一调配的效果显然比把原来分散的好几十个蓄水池好,不仅整合补给功能会马上提高,而且有利于全国退休职工的福祉。
所以,贾康的着意点并不是拿南方养老金结余去填东北养老金的窟窿,而是说在全国层面形成更合理的调配统筹机制。急着骂专家的网友们,解读不能断章取义,只看后半句,不读前半句。
养老金统筹要突破利益固化藩篱
就算不涉及的地区公平问题,那这个缺口怎么办呢?除了个人缴费、财政补贴、社保基金战略储备等渠道,最重要的是让国有资本来补。
国务院2017年底专门印发文件制定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实施方案,明确划转规模要根据社保基金的缺口确定,先期划转比例为国有股权的10%。
中金公司梁红表示,养老金缺口主要来自国企职工,通过划转国资充实社保的方式解决,有助于弥补转轨成本,实现代际公平,增强社保制度的可持续性。而且国有资本本应归全民所有,划拨国资充实社保不存在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
其实这一部署策略由来已久。1999年9月,在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上,“采取多种举措充实社保基金”首次被提出。2001年6月,国务院规定,国企公开首次发行和增发股票时,按融资额10%出售国有股上缴全国社保基金。2004年10月,“划拨国有资产充实社保基金”写入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2014年又写入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
然而直到2017年底《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实施方案》出台,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的落实才初见眉目,方案提出将中央和地方国有及国有控股大中型企业、金融机构纳入划转范围,目前统一划转比例为企业国有股权的10%,并表示今后若需进一步划转,将再做研究。
养老金全社会统筹的话题已说了多年,不少财政专家都同意,全局统筹既能提升共济功能,还有促进统一的人力资本市场培育与发展等积极意义。贾康表示,“之所以迟迟不能推出,一些技术层面的顾虑,可说基本都是借口,实质是原已形成的几十万人管理缴费的利益固化的藩篱。”
中央财政亦多次强调,省级政府是承担确保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和弥补基金缺口的主体责任。对于地方政府来说,如何搞活当地经济,吸引更多劳动力流入,扩充社保基金缴费范围才是确保养老金安全的根本之道。
文章来源 | 凯迪社区
最新评论
点击刷新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