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破解失智老人养老难题,是社会热点。
失智失能老人患病时间久,家庭照护难度较大,想把失智失能老人送进公立养老院,常常会遇到“一床难求”的困窘;想送进私立养老院,可是价格高企,非一般家庭所能承受。此外,还有养老护理人员年龄高、流动性大等问题。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政协副秘书长张喆人,这几年一直关注养老问题,今年两会他继续关注养老,建议建立失智失能老人照护体系。
“必须寸步不离,日复一日无止境地给予照顾,因为老人已经忘记了自己的过去、身份和家人”“今天,我又一次告诉母亲我是谁”“我根本无法和我的父亲沟通,我完全无法理解他的意思”“外公又一次大便失禁了,白天我们外出上班,家中只有年迈的外婆帮他清理,外婆的脾气也越来越古怪了”……在近年来的调研中,“认知症老人照护”的痛点逐渐显现出来,来自不同家庭的认知症老人及其家属,对“认知症”引起的神经退行性疾病感到无力的同时,也深感疲累和艰辛。
“失智失能老人需要更多的长期照护和服务,建立失智失能老人的服务体系已是当务之急!”在呼吁的同时,张喆人委员建议,要切实把社区为老服务列为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构筑社区养老和长期照护体系;建立老年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总结上海等15个试点城市实行长护险的经验,在全国推广;将养老人才培养纳入国家就业培训政策,建立健全养老服务人才薪酬待遇、激励评价、职级晋升、教育培训等制度,吸引更多优秀人才从事养老护理工作,提高为失智失能老人提供长期照护和服务的能力。
2015年,上海银康老年公寓对入住的319位老人进行了相关量表筛查,发现近40%的老人有不同程度的认知障碍。这让银康的经营者越来越意识到,对认知症老人进行专业照护的重要性。同年10月,银康专为照护认知症长者而设的认知症照护专区——“记忆小镇”正式运营。与银康一样,不少沪上养老机构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越来越认识到认知障碍老人照护的特殊性。从医学上说,认知障碍与失能有重叠,但从预防、干预到照护而言,却有完全不同的路径。
目前,上海没有认知症老人总数的精确统计,但根据国际经验估算,上海约有20万认知症老人。为了认知症老人幸福安度晚年,目前上海正着力建立健全认知症老人照护服务体系。
2018年初,上海将“改建1000张认知症照护床位”列入市政府实事项目,针对认知症(失智)老人身心特点和照护需求,在养老服务机构内改建认知症照护单元,通过居家式、人性化的空间布局重构,提供专业照护服务,让认知症老人得到更加个性化、有尊严的专业服务。
在上海,认知症照护专区有个统一的名字叫“记忆家园”。2018年起,上海明确在养老服务机构(养老机构或长者照护之家)设置认知症照护床位,为认知症老年人营造家庭式住养环境,提供针对认知症老人的日常生活照护、生活自理能力训练、精神支持、社会交往等专业性、全方位服务。截至2018年底,上海全市共改建1194张失智老人照护床位,超额完成任务,受到了百姓好评。
“失智和失能老人的照料护理是完全不同的,目前在一些养老机构和社区,失智和失能老人还是放在一起照料的。”上海市政协委员、上海市社科院城市与人口发展研究所健康与养老研究室主任胡苏云也持续关注养老问题。今年初,她到银康老年公寓调研时,发现银康的“认知症照护专区”是居家式的,老人还常帮忙择菜、洗碗、擦桌子等,她觉得特别好:“老人做一些曾经熟悉的事,做好后护理员还夸奖他们,老人很开心。”
目前,上海在医疗领域加强了对认知症的专业诊断和治疗,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华东医院等医疗机构开设了记忆门诊,对认知症的精神行为进行医学诊断和药物治疗。
同时,上海还扶持了一批提供专业服务的认知症照护机构,市第三社会福利院设置了全市首个失智老人照料中心,银康、佰仁堂等养老机构和福苑、爱照护等长者照护之家设立了认知症照护专区,收住认知症老年人,提供专业机构照护。
此外,一批从事认知症专业服务的社会组织也深入社区开展服务,尽美长者服务中心在浦东塘桥、长宁虹桥等街道建立“记忆家社区认知症家庭支持中心”,为认知症家庭提供支持与服务;剪爱公益在普陀、宝山、徐汇等区的部分街道开设“记忆学堂”,开展认知症社区宣教、早期筛查干预和个案服务。
上海在认知症照护实践方面虽然已经起步,但相对于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仍任重道远。眼下,上海民政部门正在着力推进认知症照护专业人员的培训,完善认知症照护单元入住测评标准、形成认知症照护服务项目标准,开展社区认知症筛查,培育社区认知症非正式照护力量,为社区内有需要的家庭提供照护支持等。应民所需,2019年上海再次将“改建1000张认知症照护床位”列入市政府实事项目,进一步扩大认知症照护床位的服务供给。
最新评论
点击刷新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