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越来越多的老人急需专业的日常及医疗护理。而且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失能、失智、独居、高龄老年人日益增多,多样化、个性化养老服务需求日趋增长,对养老机构的专业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据2018年10月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发布的数据,全国失能、半失能老人约有4063万人,若按照国际标准失能老人与护理员3:1的配置标准推算,至少需要1300万护理员。但目前各类养老服务机构服务人员不足50万人,持证人员不足2万人,全国养老服务人才需求缺口巨大。但与此同时,养老护理员难招难留,却成为养老机构存在的普遍现象。
原因:工作强度和收入不匹配 据佛山民政局数据,截至2018年底,佛山市户籍人口中60岁以上户籍老人已增至76.99万人,占户籍总人口436.98万的17.6%,远远超出10%的老龄化社会国际标准线。但面对日渐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佛山本地的护理员数量却严重不足——2018年5月公布的佛山市禅城区紧缺工种目录中,养老护理员赫然在列。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郑俊亮老师曾对顺德区内公办养老机构护理人员的现状进行调查,他认为,薪酬不合理、职业社会认知度低等因素,直接导致了护理人员数量短缺,造成看护配比要求不合理、护理服务层次低的结果。 通过对区内主要公办养老机构的走访,郑俊亮老师发现,公办机构内的护理员极端短缺的现象已经存在多年,且大有加重的趋势,部分严重短缺的机构缺口达一半以上,以至于行政管理人员及院长都需要亲自参与护理工作。 郑俊亮指出护工短缺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工作强度和收入严重不匹配。公办养老机构的护理人员新薪酬一直较低,月平均工资只有2700元左右,年均收入只有4万多元,相比于医院护理人员150元日薪或家庭保姆薪酬而言,一直处于较低水平。且护理作为服务行业,一直被视为脏累的纯体力工作,社会认可度较低,大量年轻的护理和康复专业等毕业生,最终也都未选择相关的养老护理工作。 痛点:年龄偏大缺乏专业技能 顺德区老年事业促进会曾针对顺德区内17家养老机构的护理人员的整体情况,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进行调查研究,调研结果发现,面对养老服务需求的不断增长,护理人才的配备并未能跟上步伐。 调查发现,顺德区内护工虽然有400多人,但性别以女性为主,占比89%;且教育水平普遍为初中水平,占比接近9成专业知识和技能都较为缺乏。不仅如此,护理员的年龄都偏大,超过9成年龄都是40岁以上。 明显,这批护理员无论从质量上还是数量上都难以满足社会需求。当护理员大部分都是女性的时,除了照顾男性长者时多有不便;而从业人员年龄偏大,从体力、精力等方面考虑,相较于中青年已明显下降。最重要的是护理员大多数是城市下岗职工或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由于缺乏专业知识与技能,护理员对护理对象的照顾只能偏重于生活照料,对依赖程度较高的、需要专业医疗护理的长者来说,明显无法胜任工作。 应对:完善培训体系+引进第三方 2018年11月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加强养老护理人员职业技能培训,加快推进长期照护服务发展。这一要求的提出,恰恰戳中了当前佛山机构养老的一大痛点。 早在2014年,国家民政部等5单位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养老服务标准化工作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要加快健全养老服务标准体系,加紧完善包括养老服务基础通用标准、服务技能标准等在内的养老服务标准体系。 人才队伍建设标准,作为养老机构标准体系建设的重要部分,成为完善人才队伍管理机制重要的一环。如何通过多方面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培训、制定有效的激励措施、协助护理人员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成为了护理员队伍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我国养老护理人员缺口大,普遍具有学历低、收入低、服务水平低的特点,我国老年护理人才不足,专业护理教育滞后,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由于长者疾病在居家照顾上不是单纯的生活照料,很多牵涉到专业护理知识,技术要求高,照护风险比较大,所以很多从事养老照护工作的人员觉得培训支持资源薄弱,多数不愿意选择照护长者。” 佛山市关爱认知障碍症协会秘书长关舒俊认为,养老护理员的短缺,能通过多种手段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例如,保险行业可以为持证上岗的老年护理师提供职业责任保险;政府或社会各界要去发展和支持老年护理员的岗位专业技能培训,因为除了岗前培训外,还需要发展更多的从业继续教育体系。” 关舒俊还提出,提高护理员职业的社会认同感是关键。“如果可以形成一定的行业互助支持体系,有职业责任保险支持、政府资助补贴,对提高护理员的认同感有很大帮助。只要服务提升了,消费者信任感提高了,自然薪酬就高了。政府也可多宣传这个职业发展规划,吸引更多的年轻人从事养老服务行业。”
最新评论
点击刷新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