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陵区城北街道东街社区姚其同家,70岁的姚其玉一直喊66岁的妹妹姚其同为“妈妈”。也许你会觉得很奇怪,但熟悉姚其同家情况的人都知道,这是她的姐姐,智力有点问题,她习惯喊对她好的人“妈妈”。
姚其同姐妹四个,她最小,但在父亲眼里,这个小女儿却有大丈夫的胸襟和担当。
父亲临终前的不舍和嘱托,姚其同至今都记得,“爸爸走了,最放心不下的是你母亲和三姐。”姚其同边哭边答应父亲,一定会让母亲和三姐幸福。姚其同的三姐小时候因患脑膜炎留下后遗症,双腿残疾,智力和几岁的孩子差不多,无法独立生活。她做出了一个决定,“就算结婚,也一定要带着残障姐姐和母亲一起生活!”
父亲去世没几年,姚其同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我要求不高,唯一的条件是得让我带着母亲和三姐一起出嫁!”
“母亲孤独无依,姐姐不能自理,这是父亲对我的嘱托,我不能丢下她们。”姚其同如此和一个个与她相亲的小伙子解释,小伙子们都望而却步,直到遇到丈夫老张。“当时,他也犹豫过,后来还是回来了。”回忆起当初的情景,姚其同满脸的幸福。
婚后,姚其同承担了大部分家务,拼命赚钱养家,这份体贴和担当,让丈夫深受感动,一家人相亲相爱。
“我已经记不得从什么时候起,三姐改口叫我妈妈的。”姚其同说,“我们没有刻意更正,她语言表达能力本来就有限。可能在她内心,我早已是她的全部了。”
姚其玉虽只有几岁孩子的智商,但她知道谁对她好,逢年过节,她和孩子一样,都会期待有礼物。
姚其同从来没有把三姐当成残疾人看待,不仅照顾她的衣食住行,而且也很关心她的健康,一旦姐姐觉得哪里不舒服,不管刮风下雨,不管白天黑夜,姚其同都立即送她去医院诊治。为了让三姐开心,姚其同会经常买礼物送给她。
这些年,姚其同就像带孩子一样,不管是参加婚宴,还是去超市购物,只要出去,就一定会带上姚其玉。姚其同经常对子女说:“照顾她是应该的,这个世界上我们是她最亲的人。”
2006年,姚其同的丈夫突发脑溢血辞世。这辈子,姚其同觉得最对不起的就是丈夫。因为她将大部分的爱都给了母亲和姐姐,对丈夫关心得很不够。爱人离开后,姚其同依旧每年到爱人老家洪泽去探望爱人亲友。她说:“替他多做些事,算是一种补偿吧。”
姚其同的母亲陈凤英,生前是小区有名的百岁老人。老人在世时耳聪目明,思路清晰。有邻居故意大声问她,“老太,谁对你最好?”陈凤英笑起来了:“其同,当然是其同最好!”众人哈哈大笑。在陈凤英的心里,小女儿姚其同就是她的全部,她曾经逢人就说:“我能活到一百岁,全是我小女儿的功劳!”
姚其同对母亲的好,大家都看在眼里。只要不下雨,姚其同每天带母亲到小区里散步,她说多呼吸新鲜空气对身体好;一年四季,姚其同每天下午四点准时备好足浴盆给妈妈泡脚,她说脚上的经络多,多泡脚等于吃西洋参,加快血液循环;每天晚上,姚其同还得充当讲解员,母亲年纪大了,有些电视剧情看不懂,姚其同的工作就是给母亲讲“电视”,她说多和母亲说话可防止老年痴呆。
正因为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无微不至的照顾,老人活到了102岁的高龄。
姚其同从国有企业退休之后,她把大量的精力用在协助社区处理各种矛盾问题上,成了社区有名的“老娘舅”。
2016年年底,泰州市大走访大落实活动一开始,她就主动到居民中串门家访。看到新建小区居民群众彼此之间缺少老街坊那样的融合度,尤其一些老年党员,精神上空虚寂寞;有的生活很贫困,被病痛折磨,有的想参加社区组织生活腿脚不灵便,爱动脑筋的她就琢磨开了。
很快,在街道和社区两级党组织的支持下,“其同大姐帮您忙”工作室正式成立。从此,姚其同的社区工作更忙了,和社区工作人员一道走访慰问社区老人,帮助没有工作的居民找工作……为社区居民办了不少实事。如今,“其同大姐帮您忙”工作室共有志愿者50多名,成为社区一张亮丽的名片。
记者 唐春成
最新评论
点击刷新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