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一场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和陕西省渭南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研讨会”顺利召开。会议以渭南市临渭区为例,探索在欠发达地区推动银发产业发展路径,满足人民尤其是老龄人口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此次会议的一大亮点是发布了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编制的《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银发产业发展规划》,从组织机构、产业平台、人才体系、宣传工作和实施评估等方面提出了保障措施。该规划指出,将构建以银发综合服务、银发健康食品为主导,以精品银发制造、康养旅游、全龄化社区、专业服务为支撑的“2+N”银发产业体系。构建“双核三片两环多点”的银发产业发展空间格局:“双核”即主城综合服务核、双创基地科技创新核,“三片”即渭北银发健康食品基地片区、中部银发综合服务片区和南塬生态农旅片区,“两环”即北部文化旅游环、南部康养旅游环,“多点”即多个精品制造社区工厂。
在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和“健康中国”战略的背景下,银发产业迎来了重大历史性发展机遇。临渭区发展银发经济既是贯彻落实《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的必要之举,也是必然之举。
作为渭南市的主城区,临渭区总人口92万,60岁及以上人口19.67万人,占比达21.38%。如何让“银发一族”过上舒心的日子是临渭区面临的一道“大题”。同时,地处晋陕豫三省交界、与西安相接、距咸阳国际机场约45分钟车程、是西部大开发和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规划等多个战略规划的叠加区等区位优势,赋予了临渭区得天独厚的优势。
据临渭区委副书记、区长李曙升介绍,临渭区抢抓银发经济发展机遇,2020年首次提出创建银发友好型城市,主要从适老化居家环境、建设适老化社区和对城市公共空间进行适老化改造三方面构建。同时,开始了“美好生活示范区”建设,产业布局将围绕“银发经济”,探索集“医药、信息、健康、养老、休闲、旅游”为一体的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模式。其中,以农业食品医药产业、银发用品研发制造产业为基础产业,占比60%;老年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生态康养旅游业为辅助产业,占比30%;互联网与云计算大数据服务、老龄金融服务业为培育产业,占比10%。
10月13日开始营业的“银龄金街”养老服务综合体项目,是临渭区民政局联合东秀星健康养老产业有限公司打造的渭南市银发经济试点项目,今年3月开始建设,占地面积约2200平方米,总投资800万元,服务老年人的衣食住行。据临渭区民政局局长王超锋介绍:“‘银龄金街’位于临渭区核心商圈,项目分三大部分,即临渭区养老信息综合服务平台、中心广场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和养老服务站等,老虎改造样板间和东秀星大健康养老食品展区,养老文化长廊、旅居观赏和网红打卡街区等。‘银龄金街’是临渭区银发经济产业开发的第一个落地产业。”
项目建设中,临渭区坚持供给侧、需求侧双向发力,一方面紧盯养老服务“供给端”,政府低偿提供用房、用电、用水,减免市场准入、税收等费用,进一步放宽养老服务市场准入条件,不断优化养老服务营商环境。另一方面紧盯养老服务“消费端”,主动引进东秀星健康养老产业有限公司投资建设运营,联系南京福康通健康养老服务公司等进行项目建设指导,引入恩施富硒、正大无糖、艾益生等品牌进驻,完善养老服务消费环境。为确保项目落地落实,临渭区坚持以符合政府发展目标、满足企业条件、达到社会效益为标准,精准招商、产业链招商,为项目建设提供全过程、全生命周期的服务保障。
为了让老人在“银龄金街”有更好的体验,临渭区通过做优基本服务、做强增值服务,力争给老人提供更多更精准的服务。现已建成的日间照料服务中心可服务周边1300余名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已入户评估360余户、实施207户,老人自主联系改造70余户。同时,通过购买第三方服务,为辖区老人提供医疗康复、心理疏导、情感陪伴等专业服务,初步形成了“15分钟养老服务圈”。入驻企业根据市场需求,推出辅具租赁、养老智能产品销售、人才培训等服务,逐步完善养老产品产业链,推动项目健康有序发展。此外,孝道文化长廊、旅居观赏和网红打卡街区等除了满足老年群体个性化需求外,还承担着养老文化宣传,培养尊老敬老良好风尚的功能。
正如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老龄产业研究中心主任黄石松在会议上所说:“作为典型的西部欠发达地区,临渭在面临老龄化与经济转型双重压力时,抓住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和新型城镇化战略带来的市场机遇,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和已有资源,推动产业结构特征和新旧动能转换,实现解决老龄问题和实现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有机结合。”抓住机遇后的发展更需稳健。在明确聚焦银发服务、赋能传统产业、延伸相关产业的目标后,临渭区还面临着产业认识不足、基础薄弱、发展难度大等难题,下一步,该区将全面开启银发产业新格局,交上一份让人民群众满意的答卷。
最新评论
点击刷新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