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位八旬奶奶拍视频述说自己的孤单一事成为网络上一大热点。奶奶在视频中说道:“自己的女儿去了美国,儿子去了广州。”在视频中,奶奶还表示:儿女们都是为了生活,自己想得开。看到这里,许多网友表示:奶奶的理解更让人心疼。
放眼我们的生活,这样的故事并不少,许多人为了自己的家庭为了让老人过上优越的生活选择去异国他乡奋斗。奶奶的境遇并不是稀罕事,这是这个时代的缩影。我们没有任何权利也没有任何资格去指责一个摆脱农村、走向城市的儿女,那是不可逆转的滚滚红尘,那道无法跨越城乡差异的鸿沟,最终会将儿女与父母分离开来,可能隔着千山,隔着万水,最后也隔着阴阳。就像弋舟说的,我在这世上太孤独。以至于,连自己死了都没人知道。孤独感总是给人一种难以忍受的刺痛感,在无数个漫漫长夜,在晚风中,在寒意下,它入侵我们的身心,然而,这种孤独感却无法释怀。因为身边没有可以值得信赖的人,无法言说,更无从说起。那么,在生活中我们又该如何去关怀这些老人呢?
其实,关怀一个人无非是从心理和物质上着手,其次,就是关怀的主体不应该只是老人的子女,也包括整个社会,也包括你我。
首先,孩子们定期、频繁的关心肯定不能少。这个世界上有的父母如视频中的奶奶一样,对儿女的行为表示充分理解,但就因为这份理解,子女们更容易被老人口中的“一切都好”所欺骗,所以儿女们一定要和父母时常保持联系,在异地工作的也要尽量做到常回家看看。80岁的老人,可能今天说不清楚明天的事情,每天一个基本的问候是必须的,可问候又替代不了陪伴,每个月相聚一次,老人过去或者子女回来,其实是有必要的。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道理,人人都清楚,但并非人人都能保证亲子关系不留遗憾。能够把老人接去同住,当然最好,但老人也很有可能会出现适应不了的情况。
其次,如果老人愿意,可以尝试试着住一下养老院,尝试找一下适合自己的养老院,在养老院里每天至少有人陪伴,有同龄人交流,也有人随时关注着老人,其实相比高龄老人独居在家,养老院更加安全,而且孤独感不会那么强。
如果老人接受不了养老院,身体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在就近的社区,找一些志愿者的工作,或者参与社区的老年大学、社会的一些老年性的群体活动,增加自己的被需求感,丰富自己的日常,努力地把自己安排得满满的。如果身体不允许,找个保姆,至少身边有个人知暖知热,有人随时一起交流、说话,不至于孤独。
在《大道之行也》中有这样一句话:“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自古以来,中华民族提倡的就是爱老敬老的社会风尚,关爱老人并不只是单单在要求子女,也是在要求社会。因此,面对身边的老人,我们更要体现大爱的中华民族情怀,在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提供帮助。
上一篇:智能手机对老年人友好吗?
下一篇:老人取件途中猝死,谁来担责?
最新评论
点击刷新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