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货往家里提,年画往墙上挂,很多在外忙碌的亲人“回家”了。回家过年是中国传统的习俗,它不仅是亲情团聚与人际沟通,更是父母的期盼。但有一些人春节没有回家,这就是春节“恐归族”、“留守族”、“远游族”。 这样的春节“恐归族”让中国传统民俗多了些别样意味。春节“不归族”真的伤不起?
也许,对于很多人来说,特别是对长辈亲人来说,“春节不回家” 有些叛逆,甚至被指责为没有孝道,不懂人情世故,但对很多“不回家的人” 来说,不是他们不想回家,但是太多客观因素让他们成了“不回家”的人——
“春节不回家”人的甜酸苦辣:
回家的路太难
年年春运苦,岁岁票难求。为了能回家,很多人连夜排队买票了。买不到的,只好从黄牛手中买黑票。对外出谋生的人来说,过年回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票难求……路难走……不但一票难求,而且春运涨价已成惯例。本来就不怎么鼓的腰包,负担也就更重了。在一家公司当业务员的小刘本来是准备回家的,可是一想到去年的遭遇就后怕:去年他为了回家特意请了一天假排队买火车票,可是徒劳而返,后来准备花高价到票务公司定票,结果也没定到。后来实在每办法终于到“黄牛党”那儿买到一张高价票,临上车时却被告之是假票。他说:“我现在提起回家都怕了,我怀疑我自己得了‘春节恐惧症’,越是到年关,恐惧感越强。我们好几个同事都没买到票,回家的路咋就那么难?”另外一个老家是东北的张先生说:“什么地方都是人潮,春节不论我们选择哪种方式回家,都是一个感觉‘挤’!回家不能休息放松,反而比平时上班还要累。你说我回去干吗?”张先生后来是约上在同一个城市的几个老乡一起过的。
前途重于团聚
春节,公司放假七天,但小江没有和往年一样提前乘车回家,而是整理个人资料,准备出国。 去年底,他向法国一所学校提出申请留学,现在已经得到了该校的回复函。目前正在办理个人资料翻译、公证等手续,签证尚未办理。 公司放假前,为决定回不回家,小江整整想了一星期。他说,当时很难作出抉择:不回家?家里只有他一个儿子,妈妈上个月就开始打电话询问他回家事宜了,一家人都等着他早日回家团聚;回家?留学的机会难得,而且时间紧促,3月份可能出去,现在要准备的事情还很多,哪能回家。再说,回家一趟往返时间长,路上就要花去一天一夜。回到家,已经一年没见到儿子的妈妈又怎会让儿子匆匆离去。他说,他最怕的是,家里舒适的生活,会让他不想离开,会让他放弃出国的念头。最后终于得到了父亲的支持,不过小江他买了两套保暖内衣寄回家送给父母。他说,他已经乘年前几天赶快办理一些手续,过年这几天练习了法语。他说,等所有的手续都办完了,他会回家一个星期好好陪一陪家人。然后出国。
接父母一起过年
小丽和丈夫都是独生子女。大学毕业刚一年他们就结了婚。他们从事的工作又是天天跑外的业务员,工作性质决定了他们平时无法抽出时间陪父母。去年春节和丈夫都在外跑业务,当时的情况是跟本就不能回家。另外由于他们刚创业,积蓄不是很多,回去一趟要不少钱。所以他们只能打消回家的念头。为这事儿,丈夫的父母对小丽一肚子意见。前不久,小丽打电话给在老家的父母,表示将去丈夫老家过春节。父母一听就不高兴,认为小丽婚后偏心夫家。但按照规矩,春节要到男方家过的。如果小丽一定要求按老规矩做,恐怕谁也不会愉快。后来小丽想了一个办法,把两家的父母从老家集合到城市的的小家过,这样既照顾了双方老人,也不至于引起矛盾。
为了生存而留守
孙军是某大学中文系学生。 从前年他考入大学到现在,因为家里穷,他没有回过一次家。毕竟往返一次需要四天四夜,而且路费相当于他两个月的生活费。让孙军最难忘记的“不回家过年的寒假”,是大三那年。当时武汉下了一场大雪。历经周折终于有一家报社可以让他有一个接触社会的机会,从此便开始了他的“记者生涯”。 很苦,很孤独的日子一天一天,临过年学校大楼已空无一人。他觉得好像全世界只有他一个人还在,一点酒菜下肚,怀着对家人的祝福和对实现自己梦想的渴望入梦了。 又是一年的春节快到了,周伟即将毕业,等着一家报社的招聘结果,还有一家报社谈妥了,却要先试用。 现在 孙军感受到的是更大的压力。他说:学费贷款、亲情债务、生存压力……这些都在将毕业之时一起向他袭来,让他不清楚到底是谁欠谁的。 回不回家过春节,是一种选择,选择的力量却不是自己所能控制的。而毕业找工作却又有种种机遇,它却更能影响人的命运。“现在的选择都是为了将来。”他说,“将来想起这段日子或许是人生经历中最可珍贵的!”
累并乐着
和其他急着回家过年的农民工不同,农历正月初一这天,38岁的农民杨玉梅告别家中的亲人,坐上了从河南驻马店开往北京的列车,“我想趁城里人过年的时候,找份保姆的工作。”“我去年就是这个时候来的,也是在北京过的年。当时很容易就找到了一份看护工作,春节从初一到十五挣了500块钱还包吃住。这个时候老乡们都回去了,招工的比找工作的多,工作比平时要好找。”杨玉梅高兴地告诉笔者。杨玉梅的女儿今年17岁,还有一年就要参加高考,对此杨玉梅是又喜又愁,喜的是女儿的学习成绩,愁的是没法一次掏出几千元的巨额学费。像杨玉梅这样,过年不回家,甚至专门从老家赶来进城找工作的农民工并不少。在北京的几家劳务市场笔者看到,这里并没有因年关将至而变得冷清,招工和找工作的人络绎不绝,其中不乏有背着行李从外地刚刚赶来的农民。农民工在城里打工过年现象的出现,也从侧面反映了劳务市场供求关系存在的问题:只有在春节家政劳务市场供不应求的时候,从事家政、餐饮等行业的农民工才有可能比以往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
“不回家” 的特殊理由:
担心“走不完的亲戚串不完的门”
老家亲戚朋友一大群,好生热闹,可是很多人却厌烦了这些。大连某医院的李医生是个“留守族”。以前每次回老家后,父母不是让她看望这个,就是让她拜访那个。不去,就会惹父母不高兴,去了,没有共同话题,非常尴尬。而接下来就是亲属们格式化的轮流吃请,更让她觉得是一种煎熬。她抱怨说:“家里七大姑八大姨,探访的任务让我把时间排得满满的,有时光吃一顿饭都要分成上下场。结果每次春节过完才发现,本来是回家陪父母的,可跟老爸老妈话都没说上几句。而且每家亲戚都要去,如果亲戚朋友去了一家不去另一家,别人就会认为你瞧不上他了,会得罪人的。要不一家都不去,要不家家必去。”
害怕“乡音无改习惯改”
乡情纵然可亲,可常年生活在外,很多人已经无法适应这片土地上的生活习惯。张先生在天津一企业工作,老家在锦州义县农村。问他为什么不敢回家,他说是怕见家里的苦难,怕看几个人用来擦脸的一条毛巾;怕城市长大的媳妇、儿子嫌弃家乡“土厕所”不干净……去年带着妻儿回家,没想到老家也没有暖气更没有空调,结果老婆和儿子都不习惯当地气候感冒了,而且由于水土不服,又是拉肚子又是呕吐,所以今年他决定不回家了。另外很多人习惯了在大都市里的快节奏,一旦回到远在农村的故里,猛然间失去熟悉环境的心理寄托,总有一种无所适从的感觉。
顾虑“人情来往财政赤字”
本来年底各种开销加大,回家过年无疑又是一次“大出血”,可能一次回家令很多人发生财政赤字。“最大的开支就是人情来往,亲戚朋友小孩的压岁钱少不了,夫妻双方父母也得给一点,母校的老师曾经一直关心我,总得去拜拜年,意思一下少不了。”曾先生告诉记者,他这样的预算并不高,很有可能超支。“回家首先要孝敬父母,这是必须的,光给亲戚朋友的孩子包“利是”就得好大一笔钱了,给多了无法承担,给少了不好意思,囊中羞涩,所以害怕回去!”在某机械厂工作的陈先生一语道出害怕回家的原因。
厌烦“父母逼婚紧箍咒”
“‘去年任务没完成,今年过年回老家一定别忘了带个女朋友回来!’现在给我老妈打电话,她老人家就没有别的话题,都愁死我了……”一到春节,30岁的小叶就犯愁了,因为还是不能给爸妈带回一个准儿媳,家人在遭受多次失望“打击”后,随之而来的是喋喋不休地轮番说教,甚至还会被强迫去相亲。看到自己儿时的伙伴们大多都为人父母了,小叶心里多少也会感到有些失落。“想起这些烦心事,就不想回家了!” 很多年轻人好不容易能静静地享受单身贵族的特权,却被父母亲抓住,连逼了七日的“婚”……春节回家,怎一个“烦”字了得!
惧怕“相互攀比”
春节是阖家团圆的日子,然而,因为怕被亲友百般盘问,什么赚了多少钱?买没买房?当了多大的官?……很多在外地工作的人因为这个惧怕回家。“今年是第三年了,他说过年时要值班,还得处理点私事,不能回来陪我们过年了。”提到儿子小何,何先生掩饰不住地着急。随后,记者通过电话跟远在北京的小何取得了联系,听说要采访,小何沉默了一会儿,说要考虑考虑便挂断了电话。过了一会儿,小何打来了电话。
“说实话,不回家过年,不是不想父母,而是怕见父母,也怕见家里的那些亲友。”小何说,在北京这6年自己打拼得很艰辛,但距离目标还很远。每次回家,都要面对亲友们的百般“盘问”——赚了多少钱?买没买房?这些关心让他感觉“透不过气来”。小何说,在他周围的圈子里,像他这样害怕回家过年的人很多。中国人异乡闯荡总会有能够衣锦还乡的情结,这种情结往往会成为其奋斗的动力,可在还乡途上也会成为一种负担。
上一篇:“养老服务”类专业缘何受青睐
最新评论
点击刷新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