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孝行天下网!访客量:21014289

会员注册

账号登陆验证码登录
没有孝行天下网账号,立即注册
记住密码 (非本人电脑请勿勾选)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

找回密码

泸州现象

编辑:孝行天下编辑部 2018-01-05 17:09浏览:1493

养老服务转型势在必行

“先锋派”代表作家余华在《一个国家,两个世界》一文中是这样来形容中国改革开放后近30年来的发展:“过去的三十多年,我们的发展就像是一匹脱缰的野马那样一路狂奔”。尽管任何一段历史都有它不可替代的独特性,可是,1978年-2008年的中国,却是最不可能重复的。在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里,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日渐瓦解了,一群小人物把中国变成了一个巨大的试验场,它在众目睽睽之下,以不可逆转的姿态向商业社会转轨。

发展,一个我们无法绕开的话题,终将带领我们走向未知的时代变革。

此时此刻,在四川省泸州市,正将面临着一场变革,一场对于养老界来说声势浩大的产业变革。泸州市社会福利与养老服务协会正在密谋着如何转型,按规划,这个转型将实行特色化发展制度、统一化规范和管理,而这个计划中的合伙人则是当地的中小型民营养老机构。

泸州市社会福利与养老服务协会会长刘锐向记者透露,他想将泸州所有的中小型民营养老机构,团结起来,形成一个集团化发展。在内行人灵敏的嗅觉下,这个还未成形集团的起因和走向无所遁形,或许这也是内行人即将要走的路子。正如带头人刘会长所预期的那样:我们的初衷是在国内做一个新的养老形式,比传统养老机构进步,却也比所谓的“高端”,更加接地气。

 _DSC0298.JPG

研讨会

百舸争流,各路资本积极谋划进军养老产业

从我国社会迎来老龄化高潮后,作为全世界拥有最多老年人的国度,到2050年,这里平均每四个人中就有一位老年人,在这样的现状下,养老话题势必成为国家重点关心的话题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上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养老服务业开始一跃成为炙手可热的朝阳产业。按照全国老龄委的数据,到2030年,我国养老产业规模有望达到22万亿元,可拉动8%的GDP。届时,中国的城市化将进入尾声,有9.4亿人口居住在城市里,由此将可能出现6—10个3000万人口级的巨型城市群。在那一年,中国的老龄化人口将超过30%。而步入中老的“60后”“70后”一代将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高净值群体,养老产业替代正如今沸腾的起劲的房地产成为第一大消费产业。此时此刻,这个才初露锋芒的“毛头小子”成为了各路资本家争夺的香饽饽,包括万科、绿地、绿城、远洋等知名房地产商和以泰康为代表的地方国企、上市房企、民营资本等资本家开始积极谋划布局,纷纷把触角伸向养老市场,使养老产业成为新的投资“风口”。

在10月29日成都市崇州经济开发区召开的首届老龄产业发展论坛暨老龄产业联盟筹备会上,中国中膳国际团餐产业集团、阳光控股集团、中联金安保险经纪有限公司、大连银行、利亚德集团等产业代表们纷纷展示了他们自身的优势以及对接下来关于进军养老产业的设想和规划,加上绿地控股10月份发布的康养产业战略规划,计划投资200亿元、2年内在全国开工建设100家康养居酒店,5年内在国内外形成500家连锁,并打通医疗体检、旅居养老、健康保险等健康产业上下游,对优质康养资产推进资产证券化。这些磨刀霍霍的猎手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中国养老事业的发展,也是促使中国养老服务产业与国际养老水平接壤的有利条件。

嗅到上市集团的大规模动作,地方国企也开始蠢蠢欲动了。不仅仅是大都市,小城市也在紧锣密鼓的筹备中,据刘会长介绍,四川省泸州市这样一个小地方,已经有两家大型国企正在为修建养老机构张罗着。刘会长透露,有一家国企是做健康医疗投资的,目前已经完成了土地审批,预计在两个地方各建成1000张养老床位;此前泸州还有一家医疗单位(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规划了500张床位用于养老,它是泸州首个推行医养融合模式养老的单位。

泸州这一场大变动的改革,虽然还未正式进入战斗阶段,仍可窥见它的硝烟了。相对于当地只有几十张上百张养老床位、且软硬件设施落后的中小型民营养老机构而言,即将成型的国企对他们而言无疑是一场致命的危机。

物竞天择是从古至今的生存法则,就这些中小型民营养老机构的现状而言,他们只有改革,才能进步,只有增加和市场谈判的资本才能逐鹿中原。

在这样的环境下,改革成为迫在眉睫的出路。

泸州市社会福利与养老服务协会单人老人房间_看图王.jpg 

泸州某一家养老机构老人房间

泸州中小型民营养老机构,一个被别人遗忘的孤儿

“我们是被别人遗忘的孤儿”采访时,会长刘锐是这样形容他们眼前的处境。

位于四川省东南川滇黔渝结合部的泸州市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悠久。据统计,2015年末,泸州全市公安户籍登记总人口505.68万人,其中农业户籍人口351.31万人,非农业户籍人口154.37万人;年末常住人口428.52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97.46万人,乡村常住人口231.06万人。2015年泸州市户籍人口分布情况为:18岁以下占比21.1个百分点,18-35岁占比22.2个百分点,35-60岁占比37.8个百分点,60岁以上占比18.9个百分点。直至目前,泸州市城市和农村人口比例依旧严重不协调,67—68%是农村户口老人,20—25%是城市低收入老人,5%为三无老人。堪忧的是,当地的退休职工工资普遍低,平均不超过1800元,这样的环境下,显而易见的是泸州的消费群体占比明显底层占大部分了。刘会长将老人的消费登记进行了比例划分:5%为高等消费者,10%为中等消费者,85%为低等消费者。

泸州民营机构现状堪忧

机构分散,中小型为主

在总面积达12236.2平方千米的泸州市,民办养老机构起源于2002年,已经走过了十五个春秋。发展至今,他们从一个农村偏远机构发展为有58家分支的小团体,其中4至5家没有登记入册。综合各方面因素,这58家机构里总共不到3000张床位。在这些机构里有一家是专门做居家养老服务,14家爱心护理院。

服务单一,机构设施落后

  为了采访,杂志社走过大多数城市的养老机构,包括首都、农村、中心城市、市区城市等等,泸州的养老市场在全国来说相对落后。不仅仅是软性服务,硬件设施以及机构建筑等还停留在中国几年前的水平上,这里说的是民营养老机构。他们的机构里没有一家有医院,医养融合式养老对于这里的老人而言简直是天方夜谭了,58家中仅仅有5到6家配有医务室,不到三分之一的机构配有医疗护理,只在城郊区设有临终关怀项目,而且房间配套设施落后,对老人照护主要是生活上的照料,仅能满足老人身体的基本生活需求。

护理人员招聘成难题

院长招护工难,而且很难。泸州市一家养老机构的院长目前正担忧着谁来接替她院里的顶梁柱,一位出色的护理员。这位护理员在其养老院工作已经有几年了,这期间,有她在就不会有安抚不下来的老人。她强有力的亲和力总能让每一位躁动的老人安静下来,可惜的是这位护理员已经快满60岁了,即将面临退休。院长正在担忧有谁能够接替她的位置,尽管院长开出4000元的高额工资。  

说到老人护理,这是一个养老机构里的关键问题了。照顾老人洗浴、如厕、喂饭……这些在我们已有的认知里并不是一件十分光荣的事情,特别是老一辈的农村人而言,他们大多数不赞同自己的儿女从事这样的一份工作,并且以此为一件羞耻的事情。比如泸州市一位在爱心护理院工作的护理员,因为找不到体面的工作,选择到爱心护理院照顾老人,但是回家了不敢对父母亲人说实话,只能说是在城里一家饭馆做洗碗工。对于他们来说餐馆的洗碗工要比照顾老人来的体面,总觉得常年入住老人的机构里面有老人留下来的毒气(我们常说的细菌),这种认知牢牢地固守在人们的观念里。

去年,在对泸州护理员进行培训的时候做了一次统计,结果显示,到2017年末,全市养老护理员中60岁以上占全市在岗总量约48%。剔除公办养老机构外,民营养老机构的护理员平均年龄在58—59岁,他们都是边远山区农民,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加上一个护理人员一般要照顾十多个老人……林林总总的条件下,一般年轻人轻易不会选择成为一家养老机构里的护理员。这样的现状是悲剧的,也是养老机构里一场看得见的危机。 

民营机构院长文化普遍低,习惯作坊式管理,不利发展

根据地图上显示,泸州市中小型民营养老机构99%分布在低收入家庭集中的老城区,最初是由一些下岗职工、失地农民或是无业市民等筹建起来的。由于院长自身条件的原因,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们的上进心,相比起北京、成都市等一二线城市的养老机构院长,泸州市这些民营养老机构的院长管理能力和经验严重不足,使得他们无法带领机构发展壮大。当然,这不仅仅是泸州一地存在的现象,全国很多城市等都存在这样问题,比如早几年的苏州。这是块硬伤,或许也是选择改革创新的决定性因素。面对自身无法变强的他们,政府不了解他们的具体情况,他们就像被人遗忘的孤儿。机构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市场只能选择淘汰他们,让有能力的优胜者替代。

多数机构审批检查不合格

由于是一些没有充足资金做准备的无业市民和下岗职工成立的养老院,所以大多数机构的住房都是租用房,仅有五分之一是自己修建的房子;也没有能力制备完善的养老设备,更别说引进先进技术的医疗设备了;加上新政策的出台,因规范养老院的政策滞后于养老服务业的产生,民间为适应市场市场需求,在国内无任何建设标准文件出台的前提下,下岗职工、失地农民、无业市民,利用下岗费、失地补费或仅有的一点积蓄,租房创办养老院,必然给后继的政策要求生距离,也必然导致多数机构审批检查不合格。

近期,泸州市一家社区养老机构被附近居民投诉了,理由是晾衣服滴下的水污染了社区环境;还有一家养老机构去年刚扩建了一家有200张床位的养老机构,但是目前正被消防检查卡住了。由于他的机构是建在农村,周围没有丰沛的水流量,建消防时安置输送水的管子太细,水压达不到标准,需要重新安装110号的水管才行。检查消防人员建议他再建一个设备间,自备8吨以上的水资源。这些又需要花费20万元左右,这个难题让院长最近倍感焦虑。

本就没钱应付养老市场大革新的他们还得面临低迷的市场。往年入住满了的养老院,因市场的竞争,空置率居高不下,且有越来越高的趋势,院长的收入越来越少,还需要支付员工工资、满足机构日常运转……这一切让机构的收支严重不平衡。当地老人收入低,退休金在1800元左右,而入住一个普通的中小型民营养老机构每月需支付2000—2500元,更别说大型的需要2500—3500元了(老人交付的费用包括:吃、住、护理等全部费用)。还有一部分老百姓觉得,养老院是人生最后一站,因此一般人能接受养老院离家近,但又不太接受这样的事情就在自家楼下发生,他们宁愿选择在家招保姆照顾。

市场低迷难生存

上面讲到正势如破竹般高涨的民营养老机构空置率,让养老机构市场一片萎靡。不幸的是,低迷的民营机构还需要直面公办养老机构分走一杯羹。按政策,作为公办养老机构的社会福利院主要任务是收养市区"三无"老人,孤残儿童、弃婴,实行养、治、教并举的工作方针,保障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所以能够享受国家一定数额的经济补助。社会福利院是一所接待政府兜底的老年人安度晚年而设置的社会养老服务机构,设有起居生活、文化娱乐、医疗保健等多项服务设施,因有国家资金和政策的扶持,比起泸州市大部份中小型民营养老机构条件要好一些。在采访时,当地一所民营养老机构的院长向我们表述,“在养老机构的功能定位方面,公办养老机构对‘三无’老人、贫困老人基本养老服务的兜底作用不突出、在养老机构的收费与服务提供方面,由于公办养老机构有国家经济支持,所以它们的收费水平相对偏低,而我们为了维持正常运转,收费相对来说偏高一些,这就导致了入住我们机构的老人纷纷转向福利院,而真正需要照护的三无老人只得转而投向我们的怀抱。”民营机构越来越空,公办机构“一床难求”。比如,有一家小型民营机构前段时间收住了一个孤寡老人,这个老人只有一个兄弟,每月可领300元的低保,除此之外一无所有,想住福利院,由于没能排上号最后只能选择到民营机构,以每月支付800元为报酬,作为老人,800元是天文数字,作为机构,800元不足以维系老人的基本开销,但收还是不收,作为社会责任,必须还是得收。 

政府补贴难到位

在前面罗列的一系列因素下,中小型民营机构似乎正经历着寒冬腊月。此时,养老服务市场的天花板正在逐步打开,政府的补贴政策给予了他们一丝丝安慰。截止目前,全国大部分地区都发文提出将放开养老服务市场。广东省养老服务业商会会长许晓玲透露“目前政府对养老服务产业相当重视,养老甚至成为一些地方政府的头号工程,因为养老确实重要,市场也足够大。”,预计到2018年,将会有更多和养老有关的政策文件出台。 

“先证后照”改为“先照后证”

目前各地在简化审批程序方面,纷纷将“先证后照”改为“先照后证”。这就是说,以前申办养老机构,会受到城乡建设、规划、环保、公安消防等多个部门的严格审批,各部门按照各自规定设置了一系列前置条件,门槛相对较高,让院长拿到各种许可证件时费尽心力,拿到营业执照就更难了。现在实行“先照后证”,让民营机构有了营业执照,就可以从事一般性的生产经营性准备工作。与此同时,多个省市明确了对外地资本的非歧视性原则。例如,内蒙古提出,非本地投资者举办养老服务项目与当地投资者享受同等政策待遇,并鼓励境外投资者在区内设立养老机构;陕西提出,支持多元投入,鼓励境外、省外投资者在陕西创办养老服务机构,与本省投资者享受同等优惠政策待遇。 

民办养老机构多亏损,政府给与多项资金补贴

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民政部数据显示,截止2015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2亿人,占总人口16.1%。65周岁以上老年人1.43亿,约占总人口10.5%。不过,我国的人口老龄化程度与养老服务业发展水平并不匹配。从养老床位看,截止2016年底,我国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仅31.6张,民政部提出的目标是,到2020年,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数达到40张。即便如此,这个目标与现在发达国家平均每千名老人拥有70张床位数相比,也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再以养老企业盈利情况来看。现在政策鼓励嵌入式养老,目前10个床位就可以申请办养老机构,但10个床位的机构,也需要配备完善的消防、卫生等功能设备。正如广东省养老服务业商会会长许晓玲分析得出的结论“而现在需要养老的人多是出生于上世纪四五十年代,这一代人的消费能力不强,因此现在养老市场很大一部分民办机构处于亏损状态。”,泸州民营机构更是举步维艰。于是,各地也将掏出真金白银,补贴、扶持民营养老机构。

泸州市提出给予每家养老机构10万元的建设补贴,每位老人每月25元资金补贴;重庆提出企事业单位利用自有产权建设养老机构新增床位50张以上的,政府将给予每张10000元的建设补贴;利用租赁产权建设养老机构新增床位20张以上的,市级财政对其新增床位给予每张5000元的建设补贴。北京则通过政府通过购买服务、无偿提供设施、给予一次性开办补助等方式,支持社会力量建设、运营养老服务机构…… 

对民办养老机构的支持政策落实不到位

政府有政策补贴,往往真正落实到实处需过层层手续,等到真正落实到个户,已经是很久之后的事情了。

泸州市内每个区县的优惠补贴政策是不相同的,这里就存在一个问题了。打个比方,入住江阳区一家机构的老人,他的户籍所在地是龙马潭区,所以这个老人不能享受到属于江阳区的任何优惠政策,由于没有居住在龙马潭区,所以也不能享受到龙马潭区的任何优惠政策,最终这个老人什么优惠政策都不能享受到。政策上对于养老机构也是有一些补助的,但是很多地方的补贴迟迟没有落到实处,泸州市一些地区的小型民营养老机构院长反映他们2015年的补助至今没有拿到。

在这种情况下,机构只有提升自身的“造血”功能,不能过度依赖于政府政策与资金支持。由于政府不了解民营养老机构的现状,按照国家相关标准,提高这些民营养老机构的硬件设施基本上是不可能的,软件设施得到提升也需要花费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相比扶持新介入的资金雄厚的大企业要难的多,因此民营企业最终走向倒闭关门是一条毫无疑问的路。

据刘锐介绍,政府将十二五期间400亩养老用地划给了今年成立的一家大型健康医疗投资公司,用于开发做医养结合的大型养老机构。用刘锐的话说,这种做法从地方发展来看是正确的选择,但是结合国家就近养老的政策来说却是相违背的。

 _DSC0296_看图王.jpg

泸州市社会福利与养老服务协会会长刘锐

集团化发展,抱团取暖或有生机

泸州市农村养老服务机构的设施比较简陋,医疗设施、消防设施、安全设施、生活设施、服务设施因陋就简,管理服务水平较低,缺少专业化的管理和服务人员……一句话,它的整体水平相比全国平均水平差距较大。根据国家老龄化发展速度以及“9073”格局(“9073”养老格局:90%老年人依托社区居家养老,7%老年人在老年化社区养老,3%老年人机构养老),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完善之前,政府不会让中小微企业纷纷倒闭关门。尽管国企实力雄厚,在建筑环境、硬件配套、医疗机构、资源获取等方面要优于中小微企业,会抢走相当部分的高价值客户,但国企一向不善于做服务;国企刚刚进入养老行业,未必看得上相对比较分散的社区居家养老市场。所以让中小微企业面临倒闭风险的核心原因是效率低下、人才断层。

国内养老服务市场已处在从野蛮生长阶段向规范化运作阶段过渡的窗口期,泸州市中小型民营养老机构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并计划大刀阔斧的进行一场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这个革命如果成功的话,泸州市非常有机会成为国内老龄产业首个实现城市全域提档升级的样板。

苏州就是一个先例,在很早以前,苏州的民营机构就遇到了类似的问题。全国爱心护理工程专家志愿团团长、苏州福星护理院院长邓德金和刘锐会长都是从第一批全国爱心护理工程成立起开始做养老的。结合多年的工作经历,邓院长觉得自力更生、做出自己的特色或许是一条不错的路子。

苏州福星如今成立了“福星养老集团”——苏州福星医疗养老产业管理有限公司是一家立足于养老产业,专业从事养老机构、护理院开设、转型,并提供管理服务及养老产品推广的商业机构。公司由邓德金发起,以专业的团队致力于养老机构、护理院的建设和发展。面向全国,为热衷于养老产业的爱心人士或组织提供养老机构、护理院业务咨询及管理输出服务。公司采用咨询、管理、培训、托管等模式,提供专业化的养老机构、护理院管理的咨询、管理服务。   

公司拥有优秀管理团队以及丰富的护理院建设管理经验,以医养结合为护理院发展思路,以传播爱心理念,复制“福星模式”为宗旨,提倡互利双赢,共同发展。全方位为养老机构、护理院的健康发展提供正规化、专业化、标准化的服务。

邓德金.png

全国爱心护理工程专家志愿团团长、苏州福星护理院院长邓德金


在采访邓德金时,他提到现在的“泸州现象”,他们以前也遇到过,苏州的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都较泸州好,转型过程中也遇到很多的难题,所谓的“泸州现象”,也不止是泸州才有的,全国很多城市都有,尤其是三线以下的城市,如何破解,只能走出自己的特色,作为一个新兴行业,真的没有特别多的经验可以借鉴,苏州模式,也是我们自己走出来,完全用在泸州,也不现实,这条路任重道远。

邓德金又说道,他们在走访全国养老市场时,比如说有一些靠近农村或者城乡结合部的一些土地,汇集机构里的劳动力开垦荒地种植农作物提高院里的收入,帮助入住老人提高生活待遇。“我去新疆的时候看到过这样的一家养老机构,老俩口办的,他们自己养殖奶牛、鸡鸭等牲畜,以此改善老人的生活条件。我们这些早期成立的农村养老机构能不能借鉴。”

概括来讲,泸州市养老服务业需要做出自己的特色,值得欢喜的是他们相对比较团结、实操层面有一定基础,但缺乏顶层设计,没有从老人状态评估鉴定到服务执行的完整服务体系。成立一个集团,规范化运营,做出自己的特色或许对于这个在夹缝中求存的群体是一条新路子。

成立集团公司,从人口分布数据(引入智慧养老系统,收集辐射区域的老人年龄、家庭、收入、身体状况等基础数据),整体测算、优化泸州市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居家养老布局;根据“合理布局”对协会内现有中小微企业的职能划分进行重新梳理、优化;养老机构主要负责医护、照护、介护、上门护理等核心业务(涉及到人力资源),打造一个又一个的“失智症”“失能半失能”“残疾”等专业服务机构;医疗、餐饮、旅游、理疗保健、芳香照护、临终关怀、殡葬服务等非核心业务(“增值服务”,涉及到产业资源整合、集成财务管理)整体打包给集团公司进行高效运作。

刘会长透露,他们已召开了两次院长会,统一了思想,都愿意形成企业集团。会上,明确了集团的核心思想:走进底层。要落实到基层,提高机构的竞争能力;提升养老服务质量,提高专业化能力,即护理员的综合素质上升。最重要的特色化发展将是这个集团的未来定位,它并不需要被建成全功能型。每个分院继续原有的特色,并将“特色”夸大化发展,取长补短,实行差异化并存方式,当成商品经营,满足自给自足。比如,A院在临终关怀方面做得非常好,那么成立集团后,A院继续将这一块扩大,如果集团内其他院内有这样的客户,集团都将这样的客户全部推荐到A院。“我们目前相比大型国企而言,相差的是医疗床位。办成集团后,我们必须有一个医院,供所有集团内的机构,只要在集团内的老人统一到这个医院就诊,然后医院的收入最后反馈给各个分院。这样既保证了老人和职工医疗,又增加了各个分院的抗风险能力。”

“我们的路线是:农村包围城市;我们的目标是:集团化、小型化、照护化、分散化、连锁化、专业化、规范化。”

采访时,刘锐说他们想请一名运作企业集团的高管去泸施教,从抓中央强调的“重点关注失能、失智、伤残、计划生育困难家庭老年人养护”入手,抓专业技能培训,促养护员技能真正上台阶;充分依靠小微型在市区的特点,把机构和居家结合起来形成创新型养老体系。

眼前,湘江战役已经打响了,这条农村包围城市的战役的结局怎样,还有待沽却!

您对本期的“泸州现象”有什么要说的吗?又或者您的一技之长可以帮助泸州中小微型养老机构走出困境,请与编辑部联系。


我有话说

当前为游客,登录后评论可获得积分

最新评论

点击刷新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