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逸夫走了,留下的不止那个娱乐帝国,还有一座座“逸夫楼”,一段段公益故事。因为他早已不能只用“娱乐大亨”、“商业大鳄”这般华丽浮夸的词所能概括,慈善家才是拉近他与这个社会距离的角色。
你的母校是否也有座“逸夫楼”?相信不少人看到这里都会点头。当邵逸夫昨夜离世的消息传来,网友们才突然意识到曾伴随自己青春岁月、学习成长的教学楼与这位香港娱乐大亨有关——“原来,我们和TVB的距离这么近”、“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逸夫楼”……
曾于1998年在重庆原西南师范大学接待过邵逸夫的吴朝元这样回忆道:“我当时是学校的图书馆馆长。邵逸夫先生比较低调,逸夫楼修建的时候,他没有来,只派了一个代表来沟通相关事宜,但1988年来过一次。”当时一同接待过邵逸夫的还有原西南师范大学教师邓力:“邵逸夫先生不张扬,很随和,来访时主动提出不要学校搞大的欢迎仪式,因此就只是上午来参观了一下学校,与校领导开了一个简单的座谈会,在学校附近一个普通餐馆吃了点川菜、小吃、担担面就离开了。”
尽管TVB影视剧伴随几代人成长,刘德华、梁朝伟到现在仍是太多人的心中偶像,但作为这一切的缔造者,邵逸夫在内地的口碑则多是因为他的慈善捐赠。从1985年起,邵逸夫平均每年都拿出1亿多元用于支持内地的各项社会公益事业,对于中国教育事业更是情有独钟。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2年,邵逸夫基金共捐建了中国内地大、中、小学和职业技术学校、师范学校、特殊教育学校6013个项目,包括图书馆、教学楼、科技楼、体育馆、艺术楼、学术交流中心等,遍布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有趣的是,以其名字命名的“逸夫楼”,在当地核算所需费用如果超过他的预算,“逸”字的最后一个点会缺笔;如果他全额出资建造,则是完整的“逸”字。
邵逸夫(1907年10月4日—2014年1月7日),原名邵仁楞,生于上海,祖籍浙江宁波镇海。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荣誉主席,邵氏兄弟电影公司创办人之一,并于1967年创建了香港无线电视(TVB)。多年来,邵逸夫热心慈善,为内地、香港教育、医疗等事业捐助巨额款项。2002年,邵逸夫捐资创立“邵逸夫奖”,被誉为“东方诺贝尔奖”。
上一篇:为百万老人健身娱乐精心、尽心服务
下一篇:特朗普让诺贝尔文学奖泛娱乐化
最新评论
点击刷新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