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老龄办党组成员、中国老龄协会副会长吴玉韶出席当日研讨会并发言。主办方供图
中新网北京4月25日电 (张文晖)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技术为传统养老服务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但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25日,在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民建北京市委员会、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以及北京养老行业协会联合举办的“2019智汇养老北京高峰研讨会”上,与会专家指出,智慧养老要真正以老年人为本,读懂老年人真实有效的需求,落实到为老服务的每一个环节中,不能玩概念、玩花样、玩噱头。
北京养老行业协会与人大首发院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主办方供图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会长刘维林表示,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与家庭小型化、高龄化、空巢化、失能化危机并存,家庭养老功能逐步弱化,社区养老服务需求急剧增长,倒逼养老服务社会化、专业化、智能化,实现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的新跨越将成为人口老龄化时代的重要任务。
相关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有60岁以上老人2.49亿。国家卫生健康委老龄健康司监察专员王谦指出,到2050年,全社会用于养老、医疗相关的花费在GDP中的比重将达到26.5%,大概15万亿美元。
在巨大市场潜力面前,养老产业发展却存在着一些“成长的烦恼”,智慧养老不“智慧”便是其中之一。
全国老龄办党组成员、中国老龄协会副会长吴玉韶表示,近年来在一系列的产业政策推动下,我国智慧养老产业发展形势较好。但不容忽视,当前也存在炒概念的现象。很多智慧养老产品存在叫好不叫座的问题,特别是可复制的,成型的模式并不多。
吴玉韶认为,智慧养老应当是技术精度+人文温度。技术不能万能的,不能技术至上,要避免智慧不养老,养老不智慧。
在研讨会上,专家学者还就构建养老服务体系进行了讨论。北京市民政局副局长李红兵认为,在体系的构建中,要将供方和需方串连起来,统筹社会供给、人员保障、保险三个基础性内容,形成牢固的社会保险支撑,这将是未来形成养老服务体系的基本内核。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院长刘伟则表示,围绕破解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探索产业可持续发展新模式,这些现实而紧迫的难题都是高校和智库组织不容忽视的重大课题与社会责任。
在当日研讨会上,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和北京养老行业协会共同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达成合作协议。双方将本着强强联合、优势互补的原则,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共享行业案例资源和行业数据库,对老龄产业发展、行业政策进行前瞻性、针对性研究,共同搭建交流合作平台,推进智库成果转化落地。(完)
上一篇:如何在不确定的时代里,安心变老
下一篇:智慧养老,老了也幸福
最新评论
点击刷新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