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指出,按照《政府工作报告》部署,以社区为基本依托,加快发展养老、托幼、家政等服务业,是改善民生、应对人口老龄化、支撑实施全面二孩政策的重要举措,有利于较大力度增加就业、扩大服务消费促内需、推动社会合理分工和经济转型升级。 目前,世界上有超过100个国家和地区开展健康旅游,2013年全球健康旅游产业规模约为4386亿美元,约占全球14%的旅游产业总体规模经济。2017年预计将产生6785亿美元的收入,占世界旅游收入的16%。 《大健康十大投资热点市场规模预测》显示我国大健康产业的规模近3万亿元,居全球第一位。预计到2020年,大健康产业总规模将超过8万亿元。 2014年,《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要积极发展休闲度假旅游,推动形成专业化的老年旅游服务品牌,并发展特色医疗、疗养康复、美容保健等医疗旅游,养生旅游是医疗旅游的一个细分行业; 养老地产从2013年政策元年以来,逐渐成为养老服务领域改革的重点,从土地供应、优惠鼓励、政策监管、融资模式等方面,加快推进养老地产的发展进程。在与养老地产相关的关键政策与要素环节中,“土地供应”成为限制养老地产发展规模、经营模式及整体价值有效性的关键要素。近几年,随着宏观用地政策的收紧,建设用地的可利用空间逐渐收窄,如何更好地利用增量用地,以及复活规模较大、成本较低的存量用地,尤其是企业自有的自有用地、工业用地等已有用地开发养老项目,成为进军健康养老产业的企业必须思考的问题。 会议确定了促进社区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措施 一是加大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有效供给。对老旧小区通过政府回购、租赁等补上养老设施欠账。新建小区按规定建设的养老设施移交政府后,要无偿或低偿用于社区养老服务。对企业、政府和事业单位腾退的用地、用房,适宜的要优先用于社区养老服务。 二是放宽准入,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社区养老服务。鼓励发展具备全托、日托、上门服务等综合功能的社区养老机构,在房租、用水用电价格上给予政策优惠。依托“互联网+”提供“点菜式”就近便捷养老服务,支持连锁化、综合化、品牌化运营。 三是按规定以财政补贴等方式,支持大范围开展养老服务人员培训,扩大普通高校、职业院校这方面培养规模,加快建设素质优良的专业队伍。 四是优化财政支持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支出结构,相关资金更多用于支持社区养老服务。整合高龄津贴、护理补贴等,集中补贴经济困难高龄、失能老人长期照护费用。 会议在已出台的促进家政服务业扩容提质政策基础上,确定了以下新措施 一是鼓励本科和职业院校开设家政服务专业,对符合条件的家政类实训基地等建设优先给予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开展“家政培训提升行动”,大规模培训家政服务人员包括灵活就业服务人员,所需资金按规定从失业保险基金中列支。加强家政供需对接,拓展贫困地区人员就业渠道。 二是对家政企业进社区,其租赁场地不受用房性质限制;对招用就业困难人员或当年高校毕业生并缴纳社保的,给予社保补贴。鼓励商业银行探索对信用好的家政企业提供无抵押、无担保小额贷款。 三是提高家政服务标准化、规范化水平,实施包容审慎监管,加快建立岗前健康体检、第三方认证等制度,促进家政服务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会议决定加大对养老、托幼、家政等社区家庭服务业的税费政策优惠。 从今年6月1日到2025年底,对提供社区养老、托育、家政相关服务的收入免征增值税,并减按90%计入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对承受或提供房产、土地用于上述服务的,免征契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和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不动产登记费等6项收费。同时,研究完善增值税加计抵减政策,进一步支持生活服务业发展。扩大员工制家政企业免征增值税范围。 一 增量改存量带动现有存量资产的盘活 (一)土地政策严控增量同时,鼓励盘活存量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但也遗留了大量经济发展问题,其中存量资产治理就是重要的一块。当前,存量土地处置已同解决资金沉淀、项目拖延等问题并列,成为稳增长攻坚战的重要抓手。 2014年国土资源部发布《关于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指导意见》,要求严控建设用地增量,盘活存量,严控城市新区无序扩张,加强建设用地全程监管及执法监察,同时制定鼓励政策,形成节约集约用地的激励机制。 2016年国土资源部印发《关于深入推进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的指导意见(试行)》中指出:鼓励原国有土地使用权人进行改造开发,除有关法律法规,以及国有土地划拨决定书、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明确规定或者约定应当由政府收回土地使用权的土地外,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原国有土地使用权人可通过自主、联营、入股、转让等多种方式对其使用的国有建设用地进行改造开发,改造开发土地需办理有偿使用手续,符合协议出让条件的,可依法采取协议方式。 (二)国家鼓励盘活存量社会资源发展养老 2016年十六部委发文《关于支持整合改造存量社会资源发展养老服务的通知》中指出鼓励盘活存量用地用于养老服务设施建设。2017年《关于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支持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中指出鼓励政府将现有公办养老机构交由社会资本方运营管理。支持机关、企事业单位将所属的度假村、培训中心、招待所、疗养院等,通过PPP模式转型为养老机构,吸引社会资本运营管理。鼓励商业地产库存高、出租难的地方,通过PPP模式将存量厂房、商业设施及其他可利用的社会资源改造成养老机构。 二 存量资产盘活带来轻资产运营模式新路径 存量资产转型方向很多,但从2017年全年来看,目前存量资产转型养老政策尤为利好。可以转型养老的存量资产主要为以下几种:工业用地、社区服务用地、公共事业用地、公益用地、烂尾楼盘、办公楼、公用设施用地、园林地域、存量酒店及度假村、集体用地、旅游用地。其中涉及最多且具有代表性的为工业用地、公共事业用地和办公楼,不少央企及地方国企,皆根据自有存量用地的特色属性,通过各种合作与开发方式,实践着存量资产盘活开发养老服务项目的轻资产运营模式新路径。 (一)工业用地改造养老项目:重庆中梁镇的“政府建设+村集体运营”模式 重庆市沙坪坝区中梁镇原为机械加工企业聚集地,地域内有近100家机械加工企业。随着机械加工行业产能过剩,多数企业入不敷出导致倒闭或低效运作,在国家清理僵尸企业行动中,中梁镇出现大量存量土地。在国家支持养老后,当地政府对8000多平方米的工业厂房进行了适老化改造,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与环境优势,发展旅居养老和康复养老,主要面对活力老人,建设特色养老园区。 在运营模式上,中梁镇养老园区由政府统一改造建设,而将运营权交由村委会组织的村民集体手中,由村集体进行养老项目的具体运营与管理,这种“政府建设+村民集体运营”的自给自足模式,不光服务区域内有需求的养老人群,同时面向区域外进行康养、旅居服务的接待,成为我国多少政府主导型存量资产改造养老服务项目的典型模式之一。 (二)公共事业用地改造养老项目:不老山庄的“存量土地使用权租让”模式 天开瑞祥不老山庄,位于北京人文大学康庄校区内,由2栋原学生宿舍楼进行适老化改建而成。北京人文大学为最早一批的民办大学,其校区众多,后因多种原因,部分校区闲置,其土地和建筑变为存量资产。国家支持养老后,北京人文大学康庄校区把部分房产以租赁形式出租给天开祥瑞养老院,由不老山庄为主导,对租赁校区的存量资产进行改造运营,在政府等多方支持下开办不老山庄。 项目规划用地860余亩,总建筑面积为30万平方米,一期养老中心占地139亩,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包括一个近1.5万平方米的养老居住区。目前不老山庄共有1078个床位,以活力老人为主,以生活、快乐、健康为三大核心的长者乐园,为老人提供半年以上长住和候鸟式旅居服务。 (三)社区商业用地改造养老项目:首开寸草“合作共建”模式
最新评论
点击刷新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