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26日,老年之声和中国老龄协会老年人才信息中心共同推出心理健康专栏——《养心学堂》,一年的时间里,我们邀请权威的心理健康专家,围绕具体的案例分析、解答了老年人最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并进行科学有效的心理疏解。 总结了这一年来的案例,我们发现在日常生活中,这些事件的发生更容易引发老年朋友的心理问题,尤其需要关注。 01 亲人离世
亲人的离世对老年人的心理影响非常大,主要是哀伤、痛苦和孤独感,老人会有一个明显情绪低落的阶段,这个时间一般在半年左右,如果超过一年老人仍然生活在悲伤中,此时就该考虑老人是否已经出现心理健康问题了。
老人因亲人离世出现心理问题时,应该怎么办呢?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心理科主任、中国老龄协会老年心理健康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刘松怀建议:
1、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此时,老年人更应多参与社会活动,找到生活的乐趣,从悲伤中逐渐走出来。
2、改变生活环境。比如到子女家居住,到亲戚朋友家居住,远离思念亲人的生活环境,逐渐缓解悲伤情绪。
3、增加陪伴。他人的陪伴,是老人走出悲伤、走出心理健康问题最好的“良药”!
02 亲友生病
随着年龄的增大,老年人对自己身体健康状况越发关注。生活中,很多老人都会有慢性疾病,有些老人听到身边的人突然得了癌症、心脏病、脑血栓等疾病时,便总怀疑自己的身体是否健康,甚至将一些小症状无限放大,每天忧心忡忡。
还有一些老人,会因此产生一系列的“可笑”行为,比如怀疑医院的检查结果不准、怀疑医生的水平、怀疑自己的检查结果被掉包、怀疑登记了错的检查结果等等。
老人总是怀疑自己得病时,该怎么办?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会员、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隆春玲给出了4种解决方法:
1、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生活起居规律,注意卫生习惯,身体素质提高了,自我感觉自然会良好,对自己的健康就会充满自信。
2、结识新朋友。
3、学习医学科普知识。对于轻微的身体不适,就不会大惊小怪,远离恐惧。
03 对死亡很恐惧
很多老人随着年纪越来越大,会越来越多的听到身边的亲戚朋友或者认识的人突然去世的消息,特别是看到身边的老朋友人数逐渐减少,老年人对死亡的恐惧会愈发严重。
针对老年人的这些心理变化,刘松怀认为,首先我们要正确认知死亡。死亡是自然规律,正确地面对死亡,顺其自然,晚年生活才会过得愉快而有意义。一个老人只要自认为度过了有意义的一生,就能坦然地面对死亡。
同时愉快地活好每一天,老年人在平常生活中要高度重视心理、运动、饮食三方面。尤其是心理因素非常重要,现代社会长寿老人很多,他们无一不是保持着愉快的心情,想得开,放得下,乐观开朗,无忧虑,无怨气,善于调节情绪。
最新评论
点击刷新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