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孝行天下网!访客量:21021134

会员注册

账号登陆验证码登录
没有孝行天下网账号,立即注册
记住密码 (非本人电脑请勿勾选)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

找回密码

心理问题要重视!积极做好老年心理教育与服务

来源:大民说事儿 编辑:孝行天下编辑部 2019-07-29 16:36浏览:715

 

微信图片_20190729164042.jpg

关怀老年群体晚年生活,用心理科学方法,增强老年人的价值感、幸福感,提升生命质量,是老年服务工作的重要内容。

老年心理服务需求迫切

北京市心理服务促进中心于2017年对全市居民心理健康水平的抽样调查数据显示,心理状况良好者占42%,心理状况一般者占33.5%,心理状况较差者与很差者分别占18.7%、5.8%。老年心理调查存在拒绝答卷或无法见到本人现象,因此,实际情况可能要严重得多。


绝大部分老人心理状况与身体机能变化密切相关,老年慢病和共病尤为突出。据某医院老年课题组统计:人均患病4.68种,共病比例超过91.36%。患病老人与病床为伴,情感比较脆弱,相对情绪体验敏感,自我不满比较强烈,情绪低落深刻而持久。


此外,许多老人处于空巢无人照料状况,尤其是失独老人心理困境非常严重。北京市空巢老年人有35万多人,有人预计到2030年全国老龄人口接近3亿,空巢老人家庭比例或达90%。根据人口普查数据测算:全国2.18亿独生子女,到2030年,或有近百万家庭成为失独家庭。北京市2016年开展的失独者心理服务项目中,对全市2000多名失独者进行面访调查,90%以上的人处于心理困境中,受心身疾病困扰者达到78%。人到老年,会面临一系列失亲、伤病,而每一次事件都会造成心理创伤。

老年心理困境及危害

有人认为心理问题只影响心情,不影响生活。事实上,精神生活是人生最重要的支撑,心理状态如何,事关生活与生命质量。

价值感和自我效能感下降 引发退休综合症

退休是人的一生中的一次重大变动,在生活内容、生活节奏、社会地位、人际交往等各个方面都会发生很大变化。由于不能适应社会角色、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的突然改变,出现焦虑、抑郁、悲哀、恐惧等消极情绪,或因此产生偏离常态的行为,出现适应性心理障碍,还会引发其它生理疾病,即所谓“离退休综合征”。据统计,1/4的离退休人员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离退休综合症。

身体机能退化和老化 引发孤独感

人老之后生理机能下降,出现行动不便、活动减退。许多人离开原有生活圈子,造成社会支持系统缺失,容易引发孤独、苦闷,烦恼无处倾诉,情感需要得不到满足,消极情绪情感体验增多。还有的老人因子女关系不和谐等各种家庭问题,变得郁郁寡欢,苦闷压抑,甚至情感变得脆弱,像小孩一样,为不顺心的小事就哭泣,为某处照顾不周而生气。据美国调查数据显示,60到69岁的老人32%是孤独的,70岁以上25%是孤独的。

慢性病、老年病增加 自我感受不良

近10年来老年人住院人次呈逐年递增趋势,年均增长27.48%。许多躯体疾病所致精神情感障碍,包括老年期常见的脑器质性精神障碍,如急性谵妄状态、痴呆及人格改变等;功能性精神障碍俗称精神疾病,症状为幻觉、妄想、情感障碍等。

遭遇丧亲、丧偶 空巢独住中自我封闭

北京老龄协会2002年调查显示,全市空巢老年家庭达35万,占老年家庭的38%。苏州2017年调查空巢老人比例达到56%。到2030年全国空巢老人家庭比例或达90%。一方面丧失之痛,给心理上带来重大的创伤,甚至表现出悲伤过度,产生痛苦、忧郁、焦虑等负性情绪,严重影响到身心健康。另一方面自己独住造成生活质量降低,情感无可依托,有的甚至产生抑郁、厌世心理,甚者还有潜在自杀死亡的风险。

老年心理教育与服务方法

市委社会工委市民政局从2010年开展社区心理服务工作探索。主要方法有以下四个方面:

建设社区服务站

在全市部分区设立了社区心理服务站试点,把社会上的心理咨询师引进社区。转变咨询师“不求不助”的执业理念,用政府购买项目服务的形式,引导他们进入社区,主动深入居民家中服务。

培训社区专业人才

在社工中建立心理服务人员队伍。在16区中培训的1600名社区骨干,一直坚持基层服务,其中有300多人考取了心理咨询师专业资质,他们作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人才队伍,扎根社区服务居民。

引进专业服务组织

基层并不缺少公共服务场所,尤其是社区中“开墙打洞”做服务的场所被封闭后,一般社区中服务场所都有空闲,可以兼用与合并。实践中采用场地换服务方式,引导社会专业机构到社区中做服务,把老年人心理活动开展起来。

深入家庭调查服务

发挥社区工作者作用,对心理问题早发现、早干预。对于个别症状突出的老年人,主动上门服务。同时,把分类指导与团体帮助相结合,经常组织社区老年团体活动,建立常态化工作机制,把关心老人心理健康作为重要民生工程,扶危帮困,提升生活质量。

老年心理服务专业技术

开展老年心理服务需要专业支持。近十年来,北京各专业社会组织开展老年服务中,通过心理专业技术,启发老人改变不合理认知,帮助纠正非理性认知,激发内在正能量,掌握积极正暗示,理性看待人和事,提升自我价值,增强自信心,取得良好效果。

认知构建:大讲堂

推进老年心理健康知识宣传与教育,改变认知。由于老年人思想相对固化,对周围事物总感到看不惯,不称心,变得很难接受和适应新生事物;有的老年人心理不平衡,恋旧,甚至对现实抱有对立情绪;还有一些老年人随着认知功能的下降,个性变得固执己见,自以为是,倚老卖老;有的因子女关系不和谐等各种家庭问题变得郁郁寡欢,苦闷压抑,情绪低落。通过大讲堂学习,可以引导老年人学会精神自主,提高应对心理问题能力。

心理赋能:发掘自身价值

针对退休综合症,为老人发现新的事业或爱好,动员老人参与公益事业、志愿活动等,激发老人的积极情绪,寻找自身生活的新意义、新价值,在短期内适应新环境,减少心理问题及疾病的发生。

环境交互:主动性行为激活

人生活在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通过改善人际环境和生活环境,启发空巢或独住老人由内向外界探究,由被动转向积极主动行为,丰富生活内容,扩大交往,获取更多社会情感支持,释放心理压力。

团体支持:心理游戏

在社区中开展老年团队活动,组织唱歌、跳舞、鼓乐活动,加强老人间联结,亲密相互关系,构建社区归属性,完善支持系统。

个体咨询:疏导情绪和困境

由心理专业人员或社工主动上门访谈,对存在孤独感等问题的老人进行减压解困,对失亲等特殊事件中的老人进行危机干预,使他们从悲伤中解脱出来,恢复对生活的信心。


 

我有话说

当前为游客,登录后评论可获得积分

最新评论

点击刷新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