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市民政局会同市财政局、团市委联合发布《北京市养老服务时间银行实施方案(试行)》(以下简称《实施方案》),鼓励和支持全社会为老年人提供志愿服务,并推动这种服务产生的资源在个人、家庭、社会间形成可持续的循环。《实施方案》于今年6月1日起实施。
根据《实施方案》,在经过培训后,满18周岁、热心公益事业、身心健康的本市常住居民,或本市未满18周岁的在校学生在其监护人的带领下参与养老志愿服务的,可成为志愿者并在“时间银行”建立对应个人账户,每服务1个小时可获得1个时间币并存入账户,时间币在全市范围内通存通兑。志愿者既可以在60岁以后兑换相同时长的服务供本人使用,也可以赠送给自己的父母等直系亲属,让亲人享受服务。养老服务“时间银行”的服务内容包括情感慰藉、协助服务、出行陪伴、文体活动、健康科普、法律援助、培训讲座、指导防范金融和网络风险等八类。
记者了解到,养老服务“时间银行”运行、运转的基础是它的信息管理平台,北京市近期将发布平台微信小程序或APP,方便群众完成登录、认证、发布信息、记录时长等各项操作。作为需求方的老年人,在登录信息管理平台完成身份认证后,只要账户里有时间币,经审核后,就可以发布养老服务需求。作为提供服务的志愿者,在信息管理平台注册认证后,可选择预约信息就近、就便开展有关服务,获取时间币。同时,为保证服务真实有效,志愿者要通过信息管理平台进行签到、签出,记录服务时长。以上操作,都可通过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完成。如果老年人或志愿者因自身或其他原因,不会、不便使用智能手机等设备,则可以联系街道(乡镇)确认的专业机构,通过线下方式予以操作。
针对经济困难、重度失能、失智、计划生育特殊家庭、重度残疾老年人等基本养老服务对象和高龄老年人,以及其他急需社会给予帮助的困难老年人等特殊老年人群,《实施方案》明确各区民政将结合本区实际情况,优先为上述特殊老年群体免费赠予一定数量的时间币,用于发布养老服务需求,兑换志愿者提供的各类服务,切实满足特殊老年群体突出的养老需求。同时,鼓励志愿者借助公益账户为有需要的特殊老年群体捐赠时间币,实现“二次公益”。
最新评论
点击刷新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