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孝行天下网!访客量:18588871

会员注册

账号登陆验证码登录
没有孝行天下网账号,立即注册
记住密码 (非本人电脑请勿勾选)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

找回密码

城市之变之“银发美容师”

编辑:孝行天下编辑部 2017-09-06 10:38浏览:669





黎明时分,无论是寒风料峭,还是雨雪纷纷,大街上总会响起扫帚划过地面的唰唰声,犹如节奏舒缓的小夜曲,伴随着人们夜间最后甜美的梦直到天际露出绚丽的早霞。

挥舞扫帚的人,就是被人们称之为“城市美容师”的环卫工人。没有他们,城市的美丽将不复存在;没有他们,市民将生活在恶臭扑鼻的垃圾堆上;没有他们,我们的城市乃至于社会经济发展都会受到阻碍。然而,对于城市如此重要的“美容师”队伍中,都是一些什么样的人呢?

只要对环卫工人有些许的关注,就能发现,目前成都市在一线工作的环卫工人年龄都较大,原本在家中应该带着小孩尽享天伦之乐的老人们,成为了城市中挥舞扫帚的主力军。为此,本期《孝行天下杂志》记者走进这些“银发环卫工”的生活,跟随他们一起工作,体验他们的苦乐生活。

 

“银发队伍”浩浩荡荡

成都市约有环卫公司几十家,中心城区约有1.5万名环卫工人,每天都要清扫近5000万平方米的街道,清运垃圾4000吨左右。他们一般分成三批轮班,其中最早的凌晨4点就开始工作,最晚的往往晚上十点才能回到家。如果仅从数字上看,人数并不算少,但真正走近这些环卫工人,就会发现非常耐人寻味的现象。

成都市龙舟路社区街道工作人员说:“他们最年轻的也有40多岁,最年长的有70多岁。”他表示,目前从事环卫作业的工人年龄都比较大,能够进行替补的新鲜血液非常少,“这好像也是难以逆转的大势吧。”他说完无奈地摇摇头。

这位工作人员说的情况,是成都市环卫工人队伍的缩影。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70多岁的环卫工人,已经不再有什么千里之志和不已壮心。但现实是他们仍在人生暮年旅途上爬坡负重。

    穿行在成都市的大街小巷,记者看到,一些环卫工人拉着一辆载满垃圾的板车走在街上,他们不时停下来装载路边已经扫成堆的垃圾,准备运到垃圾中转站去。走进一看,记者发现,这些拉着满载垃圾的板车的环卫工人,这些依然躬身打扫卫生的环卫工人,他们年龄看上去都很大了。



黄秀云今年75岁,每天凌晨4点半左右出门,来到二环路东五段自己负责地段,开始进行环卫作业。马路上几乎没有什么行人,车辆也很少,只有偶尔有几辆车子开过。


二月末的天气,春寒袭人,黄秀云拽紧衣服说:“倒春寒还没过,我都穿7件衣服了,一会儿干着活,身子就会慢慢暖和起来。”黄秀云身体还算硬朗,但年龄确实不小,动作略显迟缓,“从这边成仁路和二环路的交接点,到二环路下边挨着加油站,这一段路片区都是我负责的范围。这是一个半人的活儿”。顺着黄秀云指的方向,记者看到一个加油站,一块公交站牌,夹在中间有一块宽敞的绿化带,六个垃圾桶,地上零零散散地散落着一些各种各样的垃圾。黄秀云蹒跚着身子仔细打扫着,还要将垃圾桶一天沉积下来的垃圾清理掉,重新换上新的垃圾袋,黄秀云熟练地翻到着,但垃圾桶的重量还是让她显得有点吃力。对于记者问:大妈,您这么大年纪了,还这么辛苦干这个,多累啊”。黄秀云立即摇手回答:“不辛苦,不辛苦,这么多年习惯了,我觉得自己还能做一点事,感到很愉快,也算老有所为了”。黄秀云告诉记者,因为是干的一个半人的活儿,所以一个月能拿到2000多点的工资。

75岁,一个半人的工作量,这两个数据放到一起,无论怎么看,都会让人心头发颤发紧。记者了解到,黄秀云来自四川仁寿县农村,来成都已经二十多年了。1986年,孤身一人来这座城市给人做保姆养家,还做过修鞋匠。2008年,黄秀云开始做环卫工人,这一干便是6年。黄秀云有一个儿子,两个女儿。儿子一家在广州,一个女儿在江苏,还有一个在成都机投镇。黄秀云告诉记者:“儿女他们都不愿意我还做这个活儿,多次劝我回去跟他们一起。”但黄秀云的回答是:“我知道他们为我好,我想趁自己还能动,做一点事儿,还可以锻炼身体,也能为孩子们减轻点儿负担”。

黎明的早晨伴随着黄秀云一把扫帚“哧哧”的声音,慢慢亮了起来。“哧哧”的声音,换来了一片干净、清爽的尘土。马路旁绿化带的栏杆上,一块两根手指宽的小广告紧紧的粘在上面,75岁的黄秀云伸出手一点一点地把他们消除殆尽…… 

黄秀云所在的环卫公司每天从事一线作业的工人约为上百人,但平均年龄为 58 岁。这是一支名符其实的“银发队伍”。就是这些满头银发的老人,燃烧暮年,用已经不算健壮的躯体,为我们的城市构筑起一道环卫防线,让市民有了清洁宜人的环境。

 

苦、脏、累、险,忙“美容”

苦、脏、累,是环卫工作的特点。今年春季的特点是持续低温,给环卫工作特意增加了一个“冷”字。

成都市二环路龙舟路上,64岁的环卫工人王德才,正在瑟瑟寒风中拿着扫帚弓着背打扫卫生。看似几百米的路程,却要不断地在车流之间穿过才能完成清扫任务。



绿灯亮后,马路又留下几个烟头,王德才提着扫帚,在穿梭的车流中冲了过去,将烟头扫进装垃圾的撮箕里,又跑回到路边。


在他看来,环卫工作基本形成了固定的时间节点和流程,他说:“每天早上四点半左右起床,到这边的时候5点,然后开始打扫到7点半、8点左右休息一会。这个时候是每天最好打扫的时候,往来的车辆也比较少,便于打扫,比较安全。早上一般垃圾比较多,清扫量大,每个垃圾桶都必须要倒掉,重新换上垃圾袋,放到指定地点,再统一运送到垃圾中转站。”他在这样说的时候,还总结出了规律,“秋天比较麻烦,遇上刮大风,第二天早上满地落叶,这是最难打扫的时候,往往要比平时早起一两个小时才能做得完。”

66岁的环卫工李大爷早上4点钟起床后,一直在大马路上忙碌,时间究竟怎样流逝的,他根本没有注意。夜晚8点,夜幕下的城市中心可能正处在繁华的灯火通明中,相比之下城市边缘三环路显得有点寂静,昏黄的路灯映衬着马路,还是有来来往往的车辆不停地穿梭在马路上。看似人流很少的地方,垃圾却并没有减少,或许正是因为人少没人看见,不自觉地才会产生了更多。昏暗的路灯下,李大爷依然弓着身子拾掇着这些零散的垃圾、纸屑。李大爷说:“从晚上6点开始,到晚上10点,这是加班时间,值班任务,一个小时5块的加班费。反正回家闲着也是闲着,在这多干一小时还可以多赚几块”。 

环卫工作不仅苦、脏、累,而且险,因作业时车祸频发,从而引起社会的关注,就在去年8月初召开的省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中,有委员提交《关于环卫工人生命安全的情况反映》的提案。没想到就在这份提案提出的3天后,成都迅强环卫保洁公司54岁的环卫工人陈小鹏在一环路口作业时被撞。当天下午5点过,因伤势过重抢救无效离世。

这是一组已经过去的数据,我们把它放在这里,就会对环卫工人的作业环境和作业的繁重可以窥见一斑:2002年至2007年,18名环卫工人在三环路作业时遭遇车祸身亡;2006年环卫工人被撞之事有10多起,约20人死亡;3.5公里单向的段面,一组7个人,5点半开始工作,7点半以前必须完成普扫;5.7公里的路,每天清扫出的垃圾大约12吨。

这样的环境,这样的体力付出,都是这些上了年纪的老人在用自己已经略有佝偻的脊梁在支撑!

 

无奈选择,情何以堪

既然环卫工人生态环境堪忧,那么,为什么这些银发老人放弃含饴弄孙的天伦之乐,还要从事这样已经不太适宜他们的工作呢?

前文提到王德才的经历或许带有一定的普遍性,他是四川安岳县人,以前在家种地。后来,两个儿子在成都安了家,便同老伴一起来到成都干起了环卫工,一干就是三年。

“孩子们在这里,就跟着来了,但是自己也不能闲着,能帮孩子做一点是一点。现在在农村光种地也不划算,还不如来城里做环卫工。虽然挣得不多,但多少还是有一点儿。”王德才说,儿女们都劝他们老两口在家享享清福,可他们又不想给儿女增添负担,趁身体还硬朗的时候,自己挣点工资够花的,老两口也就知足了。

王德才同老伴住在一间简陋的出租屋里,老伴在一家餐馆帮人家洗碗,老两口每个月能挣两千多点三千不到的工资。因为年龄大了,王德才的工作没有买到保险。“其他都不怕什么,就怕生点病,因为生病耽误工作,还得花费很多,也给孩子增加了许多负担”。 



 环卫工李大爷说:“在这城里,除了环卫工这个工作,其他什么也做不了,这是我唯一能干的活”。                          

“这是我唯一能干的活,我需要这个工作。”环卫工人李大爷的经历与王德才有几分相似,他的孩子都已经成家了,但过得也都不容易,他的主观愿望就是“不想给他们添麻烦、添负担”。有人问他为什么要选择做环卫工,李大爷说:“在这城里,除了环卫工这个工作,其他什么也做不了,这是我唯一能干的活”。                          
  “能干就干一点吧,不能让孩子们养着啊。”停下手中的活儿,李大爷坐在三环路边上,喘了口气继续说,”在家坐着谁会给钱呢,环卫工虽然钱少点,但不用伸手找孩子要钱。”

     环卫工人中的大多数来自农村,他们离开了养育自己的土地进入城市,没有技术,没有特长,为了生存,为了不拖累生活过的同样艰难的儿女,便选择了不需要什么技术含量环卫工作。尽管工作、生存状况不佳,待遇不高,他们别无选择。

今年56岁的杨大爷说,他从事环卫工作几年来,一直都在高新区河滨路清扫马路,以及河道周边的环境卫生。他说:“我们这个年龄段很尴尬,有的时候也想换个工作,但基本都有年龄限制,根本干不了,年龄大了,工作上没太多选择。”

“开会的时候,一屋子环卫工,都是白头发,黑头发的寥寥无几。”成都市子阳环卫公司相关人员说道这里,颇为无奈地摇头自嘲。

对于为什么不招点年轻人的问题,他表示说,“工作又脏又累,起早贪黑,工作时间比较长,而且收入太低,物价又高,一个青壮年打工少说二三千,去大城市五六千、七八千都有可能,因此不可能招来三四十岁的人。”

年轻人不愿意干,马路又缺人打扫,就只能招用老年人上岗,长期以来老年人也就成了环卫工的“主力军”。





环卫,不能让老人承担

城市不能一日没有环卫工人。我们很难想象,假如目前这批“银发美容师”到了不能干的那一天,环卫工人这个职业是否将成为历史名词?更令人无法想象的是,当那一天真正来到的时候,我们的城市是否会垃圾堆积如山、污水四溢、臭气熏天,老鼠乱窜、蚊蝇横行?

到那时,我们的城市清洁由谁来守卫?

未雨绸缪,永远都是应对可能到来的困境、窘境最好法则。如果要想让环卫这个职业后继有人,目前应该干的,就是要想办法提高工人的待遇。

子阳环卫公司人员记得这样一件事,前年,公司准备招人,招工启事挂到网上后,很长时间无人理睬。有一天,终于来了个中年人,问了问工作和待遇,当他听到月收入仅有1300左右后,脸上现出不屑,扔下一句:“就这么点钱,还想招人?”说完就走了。

他在讲到这件事的时候,脸上出现一丝苦恼的微笑:“环卫保洁属于较为低端的劳动,公司那点收入是极微利,仅能维持目前的运转,给工人提高待遇,我们是有那个心,没有那个力啊。”

目前,随着老龄化的不断加剧,环卫工人的老龄化问题也在不断地加剧,除了成都,全国很多地方环卫工人都面临着青黄不接的现象,因为新增加的环卫工人较少,一些老的环卫工人只能坚持做。如此,随着年龄的不断增加,环卫工人老龄化也就越严重。另一方面,对于那些农村城镇老年人来说,环卫工的工作也正是他们所需要的。这样,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加入到环卫工人这个群体中来,成为名副其实的“老年人单位”。 

环卫本身就是个行业,属于成长性行业,国内正处于市场化早期阶段,整体落后发达国家20年。处于这个阶段的行业,没有哪一个不经历彷徨窘迫困惑,只不过环卫行业显得更为明显罢了。笔者认为,在这个阶段,政府可以在财政中拨出部分,补贴环卫工人的待遇,以吸收年轻一些的人加入这支队伍。

同时,还要大力发展环卫机具的普及,告别一只撮箕、一把扫帚的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工具,让技术含量极低的环卫工作,也能插上科技的翅膀,将大量的人力从简单的劳动中解放出来,让那些“银发美容师”别在马路上接受烈日暴晒、冬日寒风的吹打,过着他们应该过的晚年幸福生活。

 

记者手记:

一把扫帚,一个簸箕,一双线手套,一身橘黄色的工作服,这便是环卫工人的全副装备。每天行走在城市的任何一个角落,都能看见他们劳作的身影。记者实地走访这些环卫工的生存工作环境,不禁感到一阵阵心酸:无论是年迈75岁的黄婆婆,还是64岁的王大爷,还有那些同他们一样年老却还奋战在一线的“银发环卫工人”,都让我们感动,也让我们深思。本该颐养天年,在家享受天伦之乐的他们,为了生活,为了孩子付出了一艰辛的劳动,我们又该用什么来回报他们呢?作为一个社会人,我们应该更多地学会尊重他们,当我们在倒垃圾捂着鼻子时,我们要学会换位思考。少丢一支烟头,少丢一个塑料瓶,多走一步靠近垃圾桶再丢垃圾,他们就会少弯一次腰,少低一次头。 作为一个子女,我们更应该想父母之所想,在父母为我们给予时,我们更多地去回报他们,懂得如何孝顺他们,给他们一个健康快乐的晚年。


我有话说

当前为游客,登录后评论可获得积分

最新评论

点击刷新
    加载更多